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姓黨」,強勢語調之下透露絕望?
2016年2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走進導播台"、"影片連線"、"手動點贊"……這些平淡無奇的新聞工作因為主語是"總書記習近平",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頭版頭條。
這是猴年以來這位中國一把手的首次公開活動:2月19日,習近平分別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進行調研。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視察期間對這些新聞媒體下達指令,嚴格遵循黨的領導,為黨的意志和立場說話,維護黨的權威和團結。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自習近平2012年底出任中共一把手以來,他全面加強對中國社會的管控,處處展示"強人"形象,在收緊、定標輿論導向方面表現得格外明顯。不過,香港大學中國媒體項目研究員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認為,這種示強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他對德國之聲說:"從領導層認為有必要更大力度加強訊息與意識形態管控這一點來看,他們不相信他們擁有民眾支持,否則何苦要這樣嚴控媒體呢?"
這位媒體問題專家表示,目前中國很多政治、社會問題交匯,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而言,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媒體控制對於社會、政治管控而言,一直都至關重要,這一點在網路和新媒體的時代更為緊迫。"在強勢語調之下,我們已經能聽出中共的一絲無奈與絕望。"
將會帶來哪些變化?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如今中國社會在經濟生活以及意識形態上都更加多元化。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系教授展江表示,正是由於社會和人們觀念上的這種變化,習近平更希望"能夠讓他的意志變為共產黨的意志",以此應對挑戰。
因此,官媒中越來越常出現毛澤東時代的口號性語言,也就不足為怪。展江在這裡提到了胡錦濤時代的媒體分類管理--"一種是黨媒,一種是都市類、市場化的媒體,還有一種是網路媒體"。他表示,習近平講話裡也是按照這三個分類講的,"然而和過去不一樣的是,以前講究分類管理,如今是不管什麼形式什麼媒體,都強調要聽黨的話,這是過去沒有的"。
至於這個並不新鮮的方法是否有效果,這位新聞學教授認為,還有待時間檢驗。他說:"這種做法短期之內會造成大型媒體在發聲上更加統一、表現服從,就像最近報紙上的很多表態一樣。然而中國畢竟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了……僅僅靠宣誓能否解決問題?"
媒體問題專家班志遠則表示,中國人已經與30、40年前不同了。很多人在聽到這類文革式語言時,會感到擔憂,擔心中國正在倒退。"我們是在看一種新事物,一種新力度的管控,這其中有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很難說未來會如何發展。"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