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命運捏在石油手裡
2002年4月3日黑森-圖林根州立銀行的專家溫特女士對德國之聲線上部記者表示:「如果油價保持在25美元以上,便會產生削弱消費,抬高通貨膨脹的作用。此外,這會增強對貨幣銀行(中央銀行)的壓力,迫使他們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貨膨脹的發生。」
歐洲中央銀行的代表們已經表達了他們的擔憂:如果油價繼續上漲,歐元區的通膨率今年有可能保持在2%以上。
2月4日,中東危機的加劇也在股市上引起了不安。杜塞道夫股票交易所的金融分析專家霍爾納指出,這已經導致股市上一定的激動情緒,但他比較樂觀:「但只有在油價突破30美元甚至35美元的情況下,那才會真正令我們不安。」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油價曾經達到過那樣的高度。
年初時,經濟專家們還希望較低的油價能給德國經濟帶來推動力。德意志銀行總國民經濟師瓦爾特認為,這種局面看來不會到來了。他對德國之聲線上部記者說:「假如油價保持在每桶25美元以上的水準,現在看來情況將會如此,那麼就會使德國國內經濟總值損失0.3至0.4個百分點。」
本周一,伊拉克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國家成員把石油供應當成武器來使用,通過石油緊缺來懲罰那些支持以色列反巴勒斯坦行為的國家。70年代時,阿拉伯國家就曾經對西方國家採用過石油武器,當時世界市場上的油價翻了四倍,有關西方國家受到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但經濟專家認為還不至於發展到那樣的局面。科威特已經表示反對石油禁運,該國的代表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伊斯蘭國家會議上說:「在談論石油武器時,我們應該現實一些。這是一個雙刃刀,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比給美國帶來的更大。」
而且,諸如俄國、墨西哥和挪威這樣的石油輸出國不見得會參加這種石油禁運行動。尤其是,俄國過去也經常反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它成員國的意願,獨行其是,不參加全球限制採油的行動。俄國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也是德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