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機,中國難獨善其身
2008年11月25日直到不久前,中國一直都被西方企業視為最有潛力的市場。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左右,令一些發達國家驚羨不已。但今年秋季,形勢發生了逆轉。
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企業出口明顯下滑,尤其在製造業集中的珠江三角洲,大批以生產出口產品為主的工廠倒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
由於擔心未來的經濟形勢,中國人在消費時也越發謹慎。這一點,在華的歐洲企業也已察覺到,儘管程度有所不同。駐華歐洲商會主席伍特克說:"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設備和產品的企業,營運情況依舊良好。而受到衝擊最大的是所有直接或間接與出口有關的企業,當然這與他們所處的城市有關,與北部相比,南部的企業處境更艱難。"
伍特克說,對這樣的發展形勢西方企業很難作出預測。"在目前的情況下,在華的歐洲企業很難對全貌有一個清晰的瞭解。中國經濟的發展腳步這麼快就放慢了,我們也感到相當吃驚。不過總體來說,我們必須綜合各種因素,總結出發展趨勢。一方面我們看到耗電量,運輸量和汽車銷售量在下降。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中國政府開展了刺激經濟的投資。現在要看具體措施和金額。"
歐洲企業希望中國政府拉動經濟的措施能夠獲得成功,財政投入取得效果。歐洲商會估計,近期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不會超過8%。儘管如此,伍特克仍認為,中國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市場,原因包括,中國幾乎沒有什麼財政赤字,而且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和市場仍將是增長最快的,只不過不會像我們過去幾年看到的那麼快,或者說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麼快。我想,中國經濟在未來三個季度裡無疑將遇到一些困難,但鑑於政府的刺激措施和經濟的基本模式,我認為,最遲到明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又將回升。"
由於歐洲在華企業以滿足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為主,因此受出口萎縮的影響不大。歐洲商會新近的統計和對250家在華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數量仍在繼續上升,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同時企業的盈利狀況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