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苦與樂
2013年2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到底是雪中送炭的救星還是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呢?德國人對中國的投資者經常抱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處於危機中的德國企業雖然希望實力雄厚的中國投資者救其於危難之中,但當中國人準備收購德國的一些傳統企業時,許多人都持有保留態度。他們指責中國收購方的做法缺乏透明度,擔心中國人會竊取技術。也有人泛泛的警告德國經濟界不應把自己"甩賣"給中國。
所有這些指責背後雖然有不理智的一面,但中國企業本身有時候也需要為這樣的誤解承擔責任。德國商業亞太委員會中國區代表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表示:"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不佳,還需要學習。"
他指出,許多中國投資者都不明白,他們通過併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而這會很快使他們的態度變得非常消極。"薄睦樂稱,德國商業文化的一部分就是讓他人瞭解自己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共同努力創造成功。"但中國商業文化裡可沒有這些。"
中資企業在歐洲"不高興"
他認為,可以通過成立駐德企業聯合會來向中資企業提供一些幫助。這類機構不僅可以幫助減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感,而且還可以幫助中國企業立足德國市場。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歐盟商會最近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中國投資者總的來說認為德國和歐洲的投資環境欠佳。
但是,中國對歐洲的感情也非常複雜。在一些政治層面的對話中,有時能夠模糊聽到抱怨的聲音,他們抱怨中國企業在歐洲並不受歡迎。但許多投資者本身覺得歐洲的投資環境還算友好,市場也比較開放。但讓他們感到頭疼的是日常的經營活動,因為他們感覺歐洲的各項規章制度好似銅牆鐵壁一樣無法穿透。
這其中不僅僅關係到難以獲得的簽證以及工作許可。德國勞工法的一些規定經常讓中國人一頭霧水。他們缺乏在歐洲這樣的現代化市場領導企業的經驗,而這很快就會產生一大筆費用。許多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不會考慮僱用咨詢公司。
中國在歐洲投資的領域依然相對有限,但是整體呈上升趨勢。他們的目的很多。對於世界第二大網路硬體提供商華為來說,德國是向歐洲市場擴張的過程中理想的根據地。歐盟商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85%的投資者希望能夠向歐洲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
便宜不一定有好貨
不僅如此,機械製造商也是中國企業青睞的收購對象,因為這是直接獲取技術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收購,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品牌形象及專業水準。而且,走勢強勁的人民幣兌歐元匯率也會降低併購的實際費用。歐洲的危機中也蘊藏著機會。歐盟商會主席古奇諾(Davide Cucino)指出:"現在做一些利潤豐厚的生意更加容易。"
但是,德國商業亞太委員會中國區代表薄睦樂警告稱,便宜並不總是有好貨。"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他們應該購買經營正常的企業。"而正是因為這些企業不會輕易的接受併購要求,所以薄睦樂並不擔心德國經濟界會把自己"甩賣"給中國。他說,吸收德國的技術,然後在中國廉價生產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沒有合格的員工,這種想法最後還是會以失敗告終。"所以,把業務留在歐洲的做法其實更加明智。"
作者:Andreas Landwehr(德新社) 編譯:任琛
責編: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