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發布美國「留學預警」
2019年6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僵持,雙方代表不斷放出強硬表態的同時,民間學術交流也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中國教育部本周一(6月3日)最新發布 2019年第一號留學預警,提醒中國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做好相應準備。
中國教育部在預警公文中指出:"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對中方留學人員正常赴美學習或在美順利完成學業造成影響。"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教育部發布這一消息前不久就通過其英文推特公開了相關訊息。他在被中國政府屏蔽的這一社群網站平台上发文稱:根據我收到的消息,中國將就在美國學習的風險發出警告。這一警告是對美國最近對中國學生採取的一系列歧視性措施的回應,也可以看作是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的回應。
事實上,早在2018年2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就曾表示,他的機構對中國運用"非傳統"的情報人員--包括學生、教授和科研學者蒐集情報越來越感到憂慮。"不只是在大城市,在小城市也是如此,……涉及所有學科",雷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表示,並指出美國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過於天真"。
緊接著在2018年5月底,彭博社就曾援引美國國務院官員報導稱美國準備收緊針對部分中國公民的簽證發放。從當年的6月11日開始執行。這位官員表示,仍然會向中國留學生發放最長期限為5年的留學簽證。但在特定情況下,美方會縮短留學簽證的有效期。但不久後,美國國務院公共事務部國際媒體總監包日強在接受中國媒體鳳凰衛視的採訪中,否認了有關美國國務院限制赴美簽證有效期的消息。
對STEM說不
同時根據包括"新浪新聞"在內的中國媒體報導,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將中國留學生簽證的最長期限延長至5年,但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部分中國留學生到大使館簽證後又只能獲得一年的F1學生簽證。新規主要針對的人群是所謂"STEM"專業人才,即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領域求學的中國學生。"有評論分析稱,而這些正是中國官方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架構下重點扶持的科研領域。
2018年10月初,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在美國有關部門討論如何應對中國間諜時,白宮助理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就曾向川普和其他官員建議,應禁止中國公民到美國留學。米勒曾在政府制定嚴格的移民法規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當時三名在場的消息人士透露說,儘管討論焦點是間諜活動,米勒卻強調,他的計劃還將打擊到那些教職員和學生攻擊川普的精英大學。他的提議引起激烈的爭論後,這個議題又在2018年春天的一次橢圓形辦公室會議上被提了出來,立即受到很多人的反對,包括原艾奧瓦州州長、現任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
據稱,布蘭斯塔德在那次會議前表示,米勒的計劃會對較小的高校,包括艾奧瓦州的大學造成較大的衝擊,而不是資金充裕的常春藤聯盟名校。美國駐華使館官員也強調經濟方面的考慮稱,美國大多數聯邦州在服務行業享有對華貿易順差,其中一部分就來自中國學生的支出。
"科技專業成拒簽重災區"
川普当時決定先不採納更為極端的措施。但從那是起中國留美學生就明顯感覺到了簽證政策收緊所帶來的壓力。 中國網路媒體"搜狐新聞"於2019年3月發表了來自"擇校圈"的文章,稱:過去12個月以來,中國留學生辦美國簽證拒簽率持續上升,已經達到了10年來最高值。文章稱,即便是已經拿到簽證的留學生回國續簽也會拒簽,更嚴重的是科技專業博士及研究生成為了重災區。
中國教育部官方數據表明,中國學生畢業後留在美國的比例自2000年以來呈減少趨勢。尤其是2010年以來,"回中國"的比例超過一半,2017年更是達到了8成左右。中國媒體稱,這樣的變化,除中國經濟實力增強更具吸引力外,美國收緊中國留學生政策也是重要因素。
據國際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蒐集的數據,2016到2017學年,中國是在美外國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在美國高校和大學註册就讀的中國學生超過35萬人。與之相比,上一年度在美的印度學生為18.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