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立法網路實名制
2012年12月28日這部《加強網路訊息保護的決定》,周五(12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該法案旨在"保護公民個人訊息安全",同時也對加強網路用戶身份管理作了具體規定。據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管理就是指網路實名制。
目前,中國大約有5億網民。在此之前,中國當局已經採取不少措施,對網路進行管制,其中包括內容審查,以及屏蔽不少境外網站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則對媒體表示,近年來,網路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不少人擔憂,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同樣受到威脅的還有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李飛同時也表示,一些公眾擔心出台加強網路訊息保護的決定會影響人民群眾通過網路發表監督批評意見、揭露腐敗行為,是沒有必要的。"在實際工作中,紀檢監察等有關機關要切實採取措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對通過網路提出監督、批評意見,舉報違法犯罪行為的群眾予以切實保護,對濫用職權、打擊報復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查處,依法追究責任,決不能姑息縱容。"
中國不少官方媒體也發表評論,紛紛響應支持新出台的這項法規。《人民日報》發表頭版社論,指出只有法制才能使得網路更為安全更為便捷。《環球時報》則認為,洩漏公民個人訊息等違法行為破壞了網路的良好氛圍。
而《財經網》則刊發律師金揚的評論,認為"對於任何可能限制訊息自由的做法,都應慎之又慎、三思後行"。
金揚在評論中,還提及了韓國近年來圍繞實名制的爭議。
韓國實名制一波三折 爭議不斷
韓國政府2007年頒布《促進利用訊息通信網及個人訊息保護有關法律》修訂案,該國35家主要網站都被要求必須登記用戶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2008年,該國議會更是將該法律適用範圍拓展到所有日訪問量超過10萬的網站。這項規定的初衷,旨在減少網路誹謗及各種不實傳言。然而,據《財經網》援引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報告,法規實施以來,效果並不顯著,誹謗帖的比例下降甚微,同時,研究人員卻發現各類網路互動平台的參與度驟降。該法規更嚴重的副作用則是公民個人訊息安全受到了威脅;2011年7月,韓國兩個大型網站遭駭客攻擊,3500萬網民個人資料洩露,而該國人口總數不過為4900萬。
2012年8月,韓國憲法法院判決這部有關實名制的法律違憲。法官在判決書中表示,實名制侵犯了網路用戶的言論自由及個人訊息自主決定權,網路服務提供商的言論自由權也受到了損害。
如果中國的《加強網路訊息保護的決定》得以貫徹實施,則微博、論壇等用戶可能都必須登記真實身份訊息後,才能發布網路訊息。不少業內人士擔心,這將導致網民因擔憂被懲罰而不敢公開發言;尤其在網路这個具有匿名傳統的環境中,實名制特別容易在事實上影響人們對訊息自由權的行使。
綜合報導:文山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