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說」不「 西方國家垃圾該怎麼辦?
2019年6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法新社報導,自從北京方面2018年1月正式向"洋垃圾"關閉大門以來,焚化爐或垃圾填埋場成了兩種快速解決問題的手段。但是專家表示,從長期來講,更好的對垃圾回收利用才是解決方案,或者說最好一開始就應該少產生垃圾。
2017年7月18日,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於日內瓦舉行的會議上宣佈減少進口塑料和紙類垃圾。過去中國每年進口全球56%的塑料垃圾,以及美國6成和歐洲7成的紙類垃圾,用以回收加工。這一切突然被叫停。中方的理由是為了改善環境並保護人民健康。
這項決定讓全球的回收系統陷入停滯,並迎來了一個新時代。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開始為其垃圾尋找新的接收者以及垃圾掩埋場。
無法應對的新形勢
許多亞洲國家原本想要取代中國在接受處理外來垃圾上位置,後來都逐個放棄。全球垃圾回收網路也還沒有找到辦法適應這一新的形勢。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回收事務辦公室(BIR)負責人布魯內(Arnaud Brunet)告訴法新社,"問題在於所涉及的(垃圾 )數量巨大。"潛在能夠替代中國的垃圾處理國已經不堪重負。
同時,這些國家也正在變成非法進口垃圾的重災區,尤其是那些很難回收或者根本就無法回收的垃圾,布魯內如是說。
根據世界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富裕國家向低薪水國家所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真正被回收加工。90%的垃圾被燒毀或拋棄在非法垃圾掩埋場,造成環境污染。當地回收業者的垃圾處理業務蒸蒸日上的同時,也製造了傳染病病源、引發當地居民肺部疾病或動植物死亡。
"不幸的是。有些國家將成為世界上新的垃圾堆,最貧窮的國家將以進口垃圾換取資金,但卻會為此付出環境和社會上的成本",安永咨詢公司的循環經濟專家奧勒茨(Vincent Aurez)指出。
垃圾處理:中國由"進"變"出"
非政府組織"全球焚燒爐替代品聯盟(GAIA)"在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歐洲國家在回收一部分塑料製品--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ET制透明塑料瓶的同時,也會將一些"品質和價值較低"或是根本就無法回收的塑料製品出口到國外。
中國也將難以加工再利用的垃圾出口至其它國家。長期以來,向馬來西亞輸出塑料垃圾的前十名單中,香港一直位列第一。
馬來西亞政府雖然已經授權進口清潔,均質的塑料,但已警告稱它將向世界各國運回數百噸受污染的塑料。
美國廢料回收工業協會(ISRI)的艾德勒(Adina Renee Adler)向法新社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採取的行動突出了負責任的回收垃圾,執行規範和下游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據全球焚燒爐替代品聯盟報告,泰國也已經對塑料進口加以限制。部分塑料垃圾因此被轉運至印度尼西亞或者土耳其這種進口標準相對寬松的國家。
沒有現成方案
對於那些回收成本昂貴的塑料垃圾來說,西方國家幾乎沒有解決問題的現成解決方案。他們缺乏這種回收材料的本地用戶,中國人則經常將其變成新的產品。 面對越來越多的垃圾堆積,除了燃燒或掩埋,西方國家現在也沒有太多選擇。
布魯內表示,西方國家必須"投入研發更精細,更高效的分揀系統",這樣才能夠生產出有用的原材料。與此同時,"製造商必須努力生產更多著眼於回收利用的產品"他補充說,鑑於塑料行業在受到批評和限制的情況下仍然經營良好,這可能很難。
德國之聲早先報導,今年4月,歐盟28個成員國曾經針對挪威的一項提議進行討論,考慮修改《巴塞爾公約》,提高難以回收加工的混合塑料的出口難度。據當時一名歐洲理事會的消息人士透露,雖然各方對挪威的提議表示歡迎,但還是必須考量現實面。"我們擔心對塑料垃圾的出口禁令,會對部分成員國及其環境帶來不利後果。"並非所有歐盟國家都有足夠能力回收某些特定種類的塑料製品。
時間緊 任務重
根據歐洲塑料業聯合會(PlasticsEurope)的最新數據,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全球塑料產量從2018年的2.45億噸增加到3.59億噸。
專家們表示,企業在設計產品時就必須考慮如何處理廢舊的產品,應使用更多的再生材料來製造產品。理想情況下,只應在包裝中使用一種可再生材料。
各國對塑料垃圾的回收率各不相同。例如歐洲是31%,而美國為10%。雖然通過研發可能會提高回收利用率,但環保人士表示,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必須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