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無法自給自足,堅持閉關鎖國
2013年1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好的投資環境不是這樣子的」,德國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委員、基民盟議員克萊因(Volkmar Klein)在談及他的古巴之行時表示。「我們在會談時發現,不管是員工雇傭還是商品進口,一切都必須經過國家批准。」
事實上,古巴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有迫切的現代化需求。「連鐵鍬和手推車這樣的最基本設備都沒有,曳引車和燃料就更不用說了」,代表團成員之一、德國左翼黨黨員聚斯馬爾(Alexander Süßmair)說。種子和化肥也要通過國家統一進口,農民自己沒有任何採購自由。
進口量極低
古巴和德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一直處於極低的水準。2010年,古巴從德國共進口了價值約1532萬歐元的基礎化工產品、機械、發電設備、汽車和食品。兩國間發展合作只限於非政府組織層面上。根據掌管德國發展援助基金的聯邦預算委員會數據,2010年兩國農業、衞生領域發展合作項目的資金總額約690萬歐元。
目前古巴80%的食品依賴進口,其中約一半來自美國。「這裡現在什麼都沒有」,古巴自由聯盟副會長、經濟學家阿莫爾(Elías Amor)告訴記者。沒有農藥,農民用手驅趕害蟲。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社會主義古巴最近幾年推行土地所有制改革,超過一百萬公頃的農田實現私有化。改革成果並不顯著:儘管有著極佳的氣候條件、曾是世界最大的原糖出口國,古巴至今無法解決本國人民的吃飯問題。
新年伊始,古巴出台一項新稅法。新稅法將有利於個體經營者數量的增長,基民盟的克萊因這樣表示。根據德國外交部的數據,古巴目前約有40萬自由職業者。「這剛好與過去兩年該國的下崗員工數目一致,」克萊因說。這些人轉行美容美發、出租運輸和餐飲。「例如個體開餐館是可以,這些小館子比國有餐廳更受百姓歡迎。我希望古巴政府可以就此意識到,國家的干預不利於經濟的自由發展」,克萊因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
並非要推行中國模式
去年年底,巴西奧迪布裡切特集團接手經營古巴西恩富戈斯省的一家糖廠,成為自1959年古巴糖廠國有化以來第一家進入古巴農產品加工業的外國企業,這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重燃古巴經濟開放的希望。一些觀察人士猜測,卡斯楚可能想學習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
然而古巴的異見人士、經濟學家阿莫爾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表示,「勞爾‧卡斯楚的所作所為和中國的發展模式沒有任何可比性。中國廣泛實現的經濟的私有化,而且具備保障私有財產的法律框架,而在古巴,一切都是國有資產。」
德國科隆大學的歷史學家左斯克(Michael Zeuske)也認為古巴推行市場經濟改革的可能很小。允許巴西企業在古巴經營糖廠只是一個實驗,「古巴並不歡迎外國投資」。
作者:Jan David Walter 編譯:萬方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