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楊建利: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2010年12月9日楊建利,一位旅居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在2010年劉曉波獲得和平獎中國當局對內大肆打壓之時,臨危受命,接受劉霞的邀請,成為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嘉賓的召集人。他曾經經歷"八九民運",在他與劉曉波之間,八九民運及相近的民主理唸成為他們之間的聯結並成為好友。
中國當局拒不釋放劉曉波,劉霞也徹底被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後,楊建利根據劉霞早已準備好的邀請名單,開始擔任觀禮團的召集工作。他期待籍此激活三十多年以來的中國民運、維權等目前在中國當局強力打壓下的低迷狀態。
奧斯陸清冽的空氣中,德國之聲奧斯陸採訪報導組與楊建利博士在其所住的飯店中碰面,以下是德國之聲與楊建利專訪的內容:
中國政府立起"柏林牆"
記者:感謝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作為觀禮團的召集人,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目前觀禮團的組織情況,最後會有多少人參加?
楊建利:劉霞的海外嘉賓會有50位,基本上都可以出席頒獎典禮,現在大家正陸續趕赴奧斯陸,聽說巴黎由於天氣的原因,有一部分轉機的嘉賓受到阻滯。總體來說,嘉賓組織工作在海外進展很順利,因為大家作出很多努力爭取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但是國內的部分進展的很不順利,中國政府使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了劉曉波和劉霞,也阻止了他的朋友和支持者,我有這樣一個比喻,我認為中國政府在這件事上向世界表明,他們在邊界上樹起了一個21世紀的柏林牆。柏林牆的含義是什麼?一般的牆是阻止外人進入,而柏林牆是阻止"內人外出"的,這樣的牆代表國家成為監獄,劉曉波獲獎以來,被阻止外出的人遠遠超出劉霞所提供的觀禮嘉賓的範圍,已經是超過二三百人,中國政府這樣做無非是告訴世界他們樹起了一座柏林牆。
中國當局的打壓使得我的組織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國內沒有一個能夠出境參加典禮,在劉霞的名單上出來的內地人士只有萬延海,也是因為他前早在美國旅居下來後才有可能參加。
中國政府面對諾獎表現出了軟弱
記者:最近我們也看到,中國政府除對國內強力打壓,同時又能過外交途徑向國際上施壓,一些國家屈從了中國的壓力,表明不參加頒獎儀式,比如最近的塞爾維亞,他們公開承認:他們害怕中國政府的壓力,怕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所以他們不派代表參加,您怎麼評價這種現象?
楊建利:最近我們又看到中國政府使用史無前例的強力在國際社會上行動,迫使很多國家不派大使來參加分獎典禮。中國政府這次的行為在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也是第一次,以前諾獎和平獎獲得者,其國家雖然不高興但都是私下與其他國家勾兌,希望一些國家不要支持。這次中國政府非常公開的使用政府強力,但我們會看到這些國家作出這樣的決定,很顯然是不會給他的國家帶來榮耀的,因為他們選擇和錯誤的中國政府站在一起。相信過幾年這些國家都會後悔。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所做這些表現了超乎尋常的政府強力,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他可以讓一個人消失,象高智晟律師、劉霞等,但這並不表明政府是強大的,表現的也遠非表面的強力而是一種虛弱。
通過關押一個人來限制自由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希望這次頒獎典禮能促成中國政府思索他們的行為,應該抓住機會開始新紀元,還有不到兩天的時間,儘管不太可能我們還是希望中國政府做出善良的回應。
諾獎將三十年民主帶入一個新高度
記者:諾獎對海外和國內的民主人士意味著什麼?
楊建利: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我為中國公民獲得世界上最高的榮譽感到非常驕傲,我驕傲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因為我是中國民主運動的一部分,每一位中國公民也應該有這樣的驕傲,中國人在過去的多年中經歷了很多的苦難,我們想通過奮斗把中國從專制的苦難中擺脫出來,現在我們看到了曙光,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驕傲也應該感到一種希望。諾獎其實也是國際對中國民主運動的承認,三十多年的民主運動我們做出很多努力也犧牲了很多人,這次獲得了很大的助力,同時也感到一種壓力,因為曉波還在監獄中,我們感到責任很重大,一方面要營救曉波;另一方面我們能不能把這次諾獎帶來的好機會充分發揮出來,把中國民主運動帶到一個新的階段和高度中。我還要說,不要忘記其他的民主人士,如為《零八憲章》作出巨大貢獻的張祖樺、"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剛剛出獄的秦永敏和其他很多朋友,他們在第一線,也經受了最大的痛苦,他們的犧牲給未來的人參與民主運動降低了成本和風險,使得現在民主的代價比過去要小了很多。所以我們未來的工作要以他們為主,支持他們。
年輕人是中國民主未來的希望
記者:這次觀禮團名單上,有老一代民運人士,也有你們這一代中年人,還有不多的年輕人,我們也觀察到在目前的中國,年輕一代有積極的行動力,這次頒獎活動會不會創造老中青精神的承繼,對於中國的未來,您怎樣看待年輕的行動者們的作用?
楊建利:我非常同意曉波的一個觀點:未來自由的中國在民間,我們也看到,最近幾年,中國的民間力量在穩步的發展,比如,出現結黨,社團對公共事務的推動等,這已經成為一個持續的有生命力的力量,這個力量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年輕人,我一直相信中國這一代年輕人一定會比我們這一代做得好。我也接觸了一些年輕人,有獨立見解和主張,不一定是非常支持我們這一代的民運理念,也不會盲從於中國政府,他們分議題表達想法,他們瞭解自由的含義。他們會追求更大的自由。一旦空間打開,中國年輕人將作出讓世界震驚的事情。中國年輕一代力量的這種增長,再加上中共黨內矛盾的公開化,這時候就會為年輕人提供一個政治舞台,他們是未來民主的希望之所在。
採訪記者:本台奧斯陸報導組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