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简
電視直播節目
最新影片
焦點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川普
廣告
專題報導:新型冠狀病毒
從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持續傳播到中國各地,疫情隨後在全球各地擴散。多國紛紛採取限制公共生活的措施,以遏制病毒進一步肆虐。新冠疫情也給世界經濟造成重創。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上海限制萬聖節變裝狂歡 警察進駐封鎖街道
上海去年疫情後的首次萬聖節變裝,人們展現了十足的創意「裝神弄鬼」、宣洩心中的不滿。但今年同個地點卻出現大批警察駐守,禁止奇裝異服者聚集。
最新研究強化新冠病毒源自武漢海鮮市場推斷
一項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研究,為2019年底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現動物傳染人體的推斷供了新的支持。
俄羅斯領空禁令幫助中國航空公司贏得競爭
俄羅斯因為入侵烏克蘭遭到西方國家制裁之後,禁止多家歐洲航空公司使用其領空。這一措施讓中國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得以提升,但這並非西方航空公司面臨困境的唯一原因。
西方航空公司為何縮減中國航班?
航空業數據顯示,由於中國旅遊需求疲軟、成本上升以及繞開俄羅斯領空延長了飛行時間,西方航空公司開始避開中國航線,而中國航空公司正在國際航線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德語媒體:為什麼外國人不想去中國工作了?
中國德國商會(AHK)調查發現,同新冠疫情前相比,西方企業派往中國的員工數量明顯減少,而且這一趨勢在數年前就已經形成。《經濟周刊》撰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牆外文摘:新冠病毒可能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
有專家撰文認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起因一直備受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病毒是從中國武漢的一個研究實驗室洩漏出來的。
張展證實已出獄 自由仍受限制
上週中國公民記者張展4年刑滿,如今消息指出她已回到上海的哥哥家中。張展透過影片感謝外界關心;不過,人權團體表示張展仍處於監控之下,呼籲國際社會繼續透過外交方式介入、讓她徹底自由。
阿斯利康在全球下架Vaxzevria新冠疫苗
英國和瑞典合資生物製藥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佈,全球下架新冠疫苗Vaxzevria。理由是目前新冠疫苗供應過剩,導致市場對該款疫苗的需求大幅下降。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撤銷了Vaxzevria疫苗的營銷授權許可。
德國為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準備了嗎?
世界衞生組織成員國正展開新一輪全球大流行協議談判。與此同時,德國人也在思考:德國是否從新冠大流行中學到了足夠教訓?
被「趕出」實驗室的中國病毒學家回歸崗位
2020年最早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的中國病毒學家張永振被從實驗室「驅逐」的消息在網路上引發關注。周三他的團隊得以重回工作崗位。
德國疫苗接種義務立法走過150年歷程
早在150年前,德國帝國議會(Reichstag)通過全國性天花疫苗接種義務法案時,便有反對者走上街頭抗議。
又是好朋友了?跌宕起伏的中澳關係
過去幾年裡,澳洲和中國的經貿和政治關係一步步走入低谷,直到2022年澳洲工党執政後才有所改善。中國商務部終止對澳洲进口葡萄酒徵收關稅,以及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澳洲,凸顯了兩國關係的升溫,雙方關係也依然存在一系列棘手的議題。
防疫措施出台內幕被曝光 德國政府面臨壓力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就疫情防控措施的討論還遠遠沒有結束。最新發布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內部會議記錄顯示,一些疫情防控措施的出台過程非常缺乏透明度。
牆外文摘:武漢新冠疫情原本可望得到遏制
學者楊大力在新著中指出,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之後,儘管當局迅速啟動了一系列應急響應,但在最初關鍵的幾周裡,各種失誤、審查、政治利益和適得其反的舉措都延誤了阻止病毒的傳播。
危機籠罩之下 德國出生率明顯下滑
2023年,德國生育率明顯低於往年。研究人員認為,各種各樣的危機,導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德國幾乎每五名雇員中就有一人內心決定「不幹了」
蓋洛普最新公佈的「德國敬業指數」調查顯示,德國雇員對企業的忠誠度明顯降低,67%的雇員對企業缺少「情感聯繫」,每天的工作態度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730萬雇員內心已經決定跳槽。
世衛組織:去年12月近萬人死於新冠感染
來自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受聖誕新年期間節日聚會增多以及新型變異毒株快速蔓延的影響,僅去年12月一個月內,全球範圍内,就有近一萬人死於新冠感染。
新冠肺炎「特效藥」Paxlovid在歐洲被大量浪費
健康分析數據公司Airfinity分析指出,在歐洲由於使用規定嚴格,已經有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Paxlovid未能在保質期內得到使用而最終被浪費。
澳洲:有信心明年初化解葡萄酒對華出口爭端
12月17日,澳洲政府表示,中國從2021年開始对澳洲葡萄酒徵收的懲罰性關稅有望於明年年初被取消。中國对澳洲产品的大部分禁運令已經得到解除。
專家擔憂中國錯失研究「長新冠」的機會
自中國放寬防疫限制、大規模人群感染新冠肺炎,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科學家們擔憂,從中國數以百萬計的感染案例研究新冠後遺症的難得機會,可能正悄然流逝。
新一波新冠疫情來襲 德國如何應對?
流鼻涕、咳嗽的德國人越來越多。最新的廢水檢測顯示,新冠今年年底再次在德國爆發,而且來勢洶洶。然而,現在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2023中國大事記
對於許多中國民眾來說,快要過去的2023年,依然是無比艱難,壞消息遠遠多於好消息的一年。能讓人高興起來的事情不多——但總還是有。DW德國之聲為您用12張圖總結2023年的中國大事記。
新冠疫情捲土重來?德衞生部長呼籲民眾不要放鬆警惕
防控措施全面取消後的第一個聖誕節即將到來之際,德國衞生部長再度呼籲民眾盡量居家辦公,出行則須佩戴口罩。官方機構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每十二個人當中,當前就有一人感染了急性呼吸道疾病。難道疫情又要捲土重來了。
一年前 經濟和民眾壓力下 中國放棄清零政策
一年前,面對經濟急劇滑坡以及各地爆發的反政府抗議,中國官方終於放棄了習近平親自決定、「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動態清零」政策。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國怎樣開始向「群體免疫」邁出了步伐。
德語媒體:告別"清零"一周年
一年前的這一天,中國官方在毫無預警的情況突然宣佈取消實施了近三年的嚴苛防疫措施。一時間,新冠疫情席捲全國,醫療系統幾近崩潰,火葬場高負荷運作。什麼原因促使北京高層改變初衷?
中國呼吸道病例激增 美國參議員籲禁止美中旅行
鑑於中國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加,五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周五要求拜登政府,禁止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旅行,直到對這種疾病有更多瞭解。中國則批評有關說法純屬惡意捏造,中方堅決反對。
中國衛健委:呼吸道病例激增將持續至春天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在周日的新聞發布會表示,近期急性呼吸道病例增加與多種病原體疊加有關。當局預計此情況將持續至明年春天,兒科醫生則呼籲,大多數兒童染病後恢復良好,家長不必焦慮。
烏魯木齊火災一周年: 引發「白紙運動」的導火索
一年前在中國新冠疫情封控期間,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場火災震驚了中國社會,並成為各地民眾表達抗議的「白紙運動」的導火索。有觀點認為,這最終導致了中國政府放棄「清零」防疫政策。
專家建議高危險群“左手打流感 右手打新冠」
鑑於德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醫生和診所代表呼籲高危群體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與此同時,有病毒學家對於部分醫院強制規定戴口罩或限制訪客時間的做法提出質疑。
德憲法法院:不得挪用600億抗疫專款填補氣候金庫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公佈裁決,德國政府不能把用於抗擊新冠疫情的600億歐元資金挪用到氣候項目上,這樣的修改違反憲法。德國經濟部長指出,反對的裁決會給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德語媒體:抗衡中國 需要勇氣
中澳關係出現了回暖的跡象:11月6日,澳洲總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談,這也是過去近八年來,澳洲總理首次访華。
香港增長未達預期 期待更多入境遊客
香港政府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雖然第三季度的增長幅度仍然未達到市場預期,但入境旅遊和私人消費已經承擔起了香港經濟火車頭的功能。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去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0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60歲。在新冠期間,他曾是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會上的「老面孔」。其支持官方「動態清零「政策的立場在一些民眾中遭致批評。
德語媒體:改革家之死
中國官方媒體周五報導稱,前總理李克強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8歲。德國各主要報刊均發表悼念文章,回顧了這位前總理的生平和政績。
融冰之旅?澳洲總理11月訪華
澳洲總理阿尔巴尼斯周日(10月22日)宣佈,將在下個月訪問北京,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做出這一宣佈數小時後,阿爾巴尼斯就登上了去華盛頓的飛機,開啟對美國的訪問。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匈美科學家分享殊榮
10月2日,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佈,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匈牙利科學家卡裡卡(Katalin Karikó)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
病毒學家石正麗稱類似新冠病毒可能再次爆發
據媒體報導,中國病毒學家石正麗在新近發表的一份研究論文中稱,有可能再次出現與2019冠狀病毒類似的病毒爆發。
德國基金會調查:贊成極右翼立場民眾增加
德國艾伯特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儘管多數受訪者反對右翼極端主義,但對一些具體立場持贊成態度的比例增加。分析認為,多重危機下人們的不安全感加劇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再談新冠起源 譚德塞呼籲中國全面准入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敦促中國提供更多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起源的訊息,並表示願意派出第二批專家組進入中國展開調查。
牆外文摘:中共瞞報新冠疫情不能不了了之
《華盛頓郵報》發表長篇社論詳盡回顧中國當局從2019年底開始至今向中國人以及世界隱瞞新冠疫情真相的情況。社論認為,在一個必須有信任與透明才能挽救生命的緊要關頭,中國當局卻掩蓋事實並撒謊,直到今天他們仍在這樣做。
重返國際體壇:北韓將以強大陣容現身杭州亞運會
亞運會組委會宣佈,北韓有191名運動員已報名參加下周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種種跡象顯示,北韓即將結束過去三年與國際體壇的隔絕狀態。
入境中國旅客不再要求核酸或抗原檢測
從本周三(8月30日)開始,中國將不再要求入境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本月發布的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清零」政策的突然取消可能導致隨後兩個月內近200萬人超額死亡。
北韓終於向其滯留海外的公民打開國門
北韓已採取措施、進一步放開新冠疫情管控,允許滯留在海外的北韓公民歸國。這標誌著北韓官方防疫政策的重大轉變。
研究:突然終結「清零」或致近200萬人超額死亡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去年底中國突然防疫政策大轉彎、取消「清零」政策可能導致近200萬人超額死亡。
中國還有哪些數據黑洞?
在中國各項經濟數據不振,民眾信心低迷之際,統計部門宣佈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引發網路輿論的嘲諷。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經濟和科學訊息數據不再完整。
中國出入境旅遊繼續低迷
中國開放出入境旅遊,但遊客人數卻不如預期。簽證不易、航班不足等障礙降低了中國對歐美遊客的吸引力。經濟復甦遲緩等原因也令中國民眾普遍對出國旅遊感到遲疑。
專家:新冠病毒EG.5變異株不具有特別危險性
世界衞生組織日前將新冠病毒EG.5變異株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種,並展開追蹤。德國專家指出,這一變異株不會造成特殊的風險,但是在夏季結束之後人們要做好感染數字重新激增的思想準備。
中國物價回落 專家稱須警惕通縮風險
由於內需不振和房地產市場出現危機,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出現了回落。專家稱,中國應警惕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風險。
疫情停演 "國家援助不夠" 德國音樂人要求賠償
3個月9000歐元的國家緊急援助,但音樂人基爾格表示,這筆錢不足以彌補他的損失。如今,他提出的賠償訴訟已三次被駁回,但他表示,還將把官司打到憲法法院。
「消失」的數據:浙江今年一季度火化增七成
中國媒體《財新》7月17日援引浙江省民政廳官網數據,指出在2023年第一季度該省的火化遺體數同比增長72.7%。不過,浙江民政廳官網數據以及這篇報導均已經「消失」。而且,中國全國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火化數字至今不見蹤影。
上一頁
第1 頁,共7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