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院迎來大人物 - 粵劇毛澤東
2016年10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場風波由今年初, 粵劇《毛澤東》在國慶期間公演的消息公佈而掀起序幕。 其後7 月中一幅橫掛於紅磡隧道的巨型廣告牌而推上議論高潮; 廣告牌裡, 由粵劇名伶龍貫天飾演的毛澤東穿著革命的綠色軍裝, 配上火紅"毛澤東"三個字, 旋即引起社會一片嘩然。有人批評這是李居明刻意討好中共的獻媚之作; 部分人揶揄香港被內地化; 有也有網民譏笑白天見"毛澤東"如見鬼魅; 甚至以為回到文革時時期。 然而,真正的劇目主題及內容反而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及討論, 甚少人關注到這也是歷史上首次以傳統粵劇形式演釋現代的毛澤東。
10月5日傍晚風雨飄搖, 新光劇院場內卻星光熠熠, 戲院門口展示全院滿座的告示, 大堂裡放滿祝賀演出成功的花牌。 這是《毛澤東》公映最後一天, 編撰李居明特地在開場前舉行一個小型酒會, 招待他的各方好友, 包括中學同學、演藝界及文化界人士。其中, 香港鮮漁行學校(一所收容基層及貧困學生的小學) 前校長梁紀昌, 特地來捧老同學場, 對德國之聲笑言, 他是抱著要看老同學的"新把戲"的心情入場觀看, "純粹從創作的角度去觀賞"。他口中這位老同學, 便是香港著名玄學家及《毛澤東》的編撰李居明。
"抱著頑童心情"
對於在十‧ 一推出《毛澤東》一劇是要刻意"媚共"的說法, 李居明搖頭笑著: "事實上, 我最討厭政治。" 他對德國之聲表示, 自己是抱著頑童的心情去編撰《毛澤東》。所謂「頑童心態」就是以完全神話式的創作配上史詩式的描繪, 去把中共的一代位人毛澤東在1949年前的故事搬上銀幕。他指出, 從小毛澤東三個字己烙在腦子裡。 深愛粵劇的他, 五年內編撰了26部戲曲後,感到可以寫的歷史人物越來越少, 必須要重新尋找新的提材及人物, 尋求突破, 於是便想起了毛澤東。他坦言, 在編劇的角度裡, 毛澤東這位近代人物儼如一個寶藏, "他的人物性格及故事性實在太強, 有太多素材角度可以讓你創作。"他指出, 在中國內地, 要編寫關於毛澤東的劇目是要向當局申請 , 不是隨便想寫便可以寫的; 然而在香港卻擁有創作的自由。"這完全不關政治! "他補充道。
李居明告訴德國之聲, 為了編撰此劇, 他花了幾個月涉獵閱讀了大量中國近代史書, 包括與毛澤東有關的人物、故事, 楊開慧、賀子珍、江青自然不在話下; 其他如蔣介石、宋美齡, 以及仰慕毛澤東的美國記者斯諾等, 不但正史野史都研究; 最後集結內容, 可以寫成三套劇作, 所以《毛澤東》有三個副題—「虛雲三夢」, 由三個夢境發展成三個故事, 而是次《毛澤東》便是第一場夢景, 主要描述毛澤東年青時起義及愛情故事, 包括著墨甚多的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由萌芽到楊被殺害, 毛在井崗山得知楊之死吐血暈倒, 蔣介石乘機圍剿, 毛得賀子珍所救, 走上二萬五千里之路......對政治上的敏感話題, 反而是盡量避開。
"我從一個普通人的青年毛澤東, 寫其奮斗人生、智慧、情感, 至於歷史對他的褒貶, 就留給觀眾自己去評價。"李居明補充說。
是晚演出准時在晚上七時三十分開始, 整個劇院的觀眾八成以上都是較年長的粵劇迷,,他們不少是飾演毛澤東的龍貫天的忠實粉絲。 對今次嶄新嘗試演繹現代人物, 龍貫天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 坦言要克服許多在傳統粵劇表達上與現代化人物融入的困難。他指出, 為了更好地演繹毛澤東這一角色, 他自己也參考了大量有關毛澤東的影片及資料, 嘗試代入當年歷史洪流, 揣摩毛澤東的心理, 更特別研究他的面部表情, 眼神, 姿勢等。包括毛澤東在拍攝時, 左手臂彎往往作45度的提起的"招牌動作"等……
對於毛澤東, 龍貫天認為是一個「偉大的開國功臣」,既充滿智慧, 又是一個感情豐富的多情種子。他坦言很喜歡劇裡毛澤東與楊開慧那一段愛情故事, "是很真摯的一個愛情故事, 我相信毛澤東也深愛楊開慧的。"
粵劇迷的新嘗試
劇院的觀眾都看得異常投入,氣氛熱烈。71歲的楊老太跟妹妹一起來觀賞, 笑言一向是忠實的粵劇迷, 特別情迷龍貫天, 但凡有他演出, 她便前往捧場。當問她對毛澤東如何看法, 她輕輕的道: "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領袖而己, 我只一心來看劇而己, 不管政治這東西。"旁邊的妹妹補充道, 六十年代中期, 她正在念初中, 開始關心祖國的消息, 對毛澤東的評價, 是"任何歷史的英雄也有功也有過。毛澤東也一樣。"今次粵劇版毛澤東"的確是一個嶄新嘗試, 我雖不是劇迷, 但也感到值得一看。"
梁紀昌校長也非常贊賞老同學的嶄新嘗試。他指出, 傳統粵劇劇本基本上停留在上世紀的創作, 老是重複翻做那些舊劇目, 不但觀眾也看膩了; 沒有新的創作, 粵劇的發展也是停濟不前。至於他個人對毛澤東的看法, 他坦言六十年時, 自己還在念中學, 一方面對毛澤東帶領中國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感到高興; 然而對他在反右運動、文化大革命、大飢荒當中所造成的對民眾的傷害感到憤慨。然而, "人是沒有完人的, 他有功, 也有過!"
儘管劇院裡的氣氛熱烈, 《毛澤東》一劇的廣告也曾掀起陣陣的回響, 然而整體社會上, 除了傳統的粵劇迷, 一般市民反應相應沉寂, 主流媒體也沒有大幅的報導,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鉊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表示, 整體香港的表現, 跟整體國內官冷民熱的調子基本一樣。他指出, 社會上除了一小部份毛的支持者外, 大部份百姓對毛澤東有一定負面的看法, 認為他所的造成的傷害仍然是一個不能磨滅的傷痛, 因此中央既不可以高調捧毛, 但從執政者的角度, 在鞏固政權的大前提下, 也不可以全盤否定毛澤東。今次《毛澤東》劇目中原來計劃演美國記者斯諾的河國榮, 卻後來辭演。河國榮接受德國之聲詢問時解釋, 因為他的戲迷很多是七八十年代從內地逃到香港的, 他們很多都受過毛澤東政權下的苦, 所以當知道河國榮要參演此劇, 大家都很傷心, 因此他便辭演了。
"請不要帶著政治感情來看此劇 !請以一個新創作(的角度)來欣賞。"梁紀昌校長笑著說。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