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在中東誇下海口
2008年1月11日在前往拉姆安拉的途中,迫使美國總統布希跳下直升機轉乘汽車的大霧雖已消失,但阻礙人們辨認中東和平進程走向視線的霧障卻依舊存在。
當然,沒有人真心期待布希此次對拉姆安拉和耶路撒冷的首次訪問能夠極大地緩解以巴衝突,有助於尋找解決影響該地區數十年問題的有效答案。在布希此次對中東地區為期一周訪問的首站結束後,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總統布希是否過於樂觀、過於簡單地看待中東和平進程。尤其是他還強調說,他堅信,在他任期結束前將簽署中東和平條約。
然而對如此不切實際的大膽之舉以及中東和平進程而言,這樣的樂觀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能招致更多的懷疑,引起更多的膽怯。儘管有些為時過晚,但正確之舉是,布希應鼓勵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通過開誠布公的談判,定製有效規則,在此一點上,截止目前的努力,包括聯合國的諸多中東決議均以失敗而告終。
做到這一點僅靠毫無約束力的友善和親切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布希在此次中東之行中有意避免使用人們所期望的明確措辭。在耶路撒冷,布希曾表示,他將要求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阻止極端分子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儘管布希深知,這些火箭炮來自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地帶,阿巴斯對此無能為力。在拉姆安拉,布希信口表示,反對計劃中成立的巴勒斯坦國的分裂。
但沒有證據顯示,布希曾明確要求以色列,在中東和平規則框架內撤離所有被佔領土。他更偏愛的措辭是:巴勒斯坦人的「可選擇前景」,這一抵制暴力的唯一手段。在這一點上,布希是正確的:為了制止「哈馬斯」和其他極端伊斯蘭組織的暴力行徑,巴勒斯坦人必須堅信阿巴斯選擇道路的正確性,它將使巴勒斯坦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屬於自己的國家享受和平與安定。
其實布希原本可以為建立這種信任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比如對以色列的定居點政策和限制巴勒斯坦人的種種做法提出嚴厲的公開批評,但布希卻並不準備這麼做。事實是:和平是無法被迫實現的。多年來,以色列一直向布希保證說,撤離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但直到今天依舊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正是因為人們容忍了這樣的做法,才親手埋藏了建立信任的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