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到前線:扭轉「港女」印象的反修例運動
2019年12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青年示威者當中,女青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許多勇武派女青年站在第一線以磚石和汽油彈對抗警方使用的催淚彈和橡皮子彈。
化名為Chris Wong的19歲女學生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這是每個人的抗爭,不分性別。」她表示自己過去是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也不太敢發言,在生活中也是連紅燈都不會闖的人。
她很早就參加了反修例運動,但是遠離前線,擔任設計傳單和組織集會的工作。但是隨著北京和香港政府拒絕讓步,以及港警動作愈來愈大,她在8月變得更加激進。
她回憶有一天下午,當防暴警察從一輛私家車上跳下來逮捕示威者時,自己當時感到很無助。腳下的催淚瓦斯冒出濃煙,她的臉也因此紅腫。她說:「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無用,無法救任何人,所以我開始訓練自己。」
12月初,她變成了理工大學中與數千名防暴警察展開激烈戰鬥的數百學生其中一員。
她相信北京正在消滅香港的自由,這也是促使她轉而成為勇武派的動機。她說:「這座城市的狀況非常糟糕,如果我們不抗爭,我們這一代人會沒有未來,也不剩任何餘地。」
Wong說,她備有諸如耐熱手套之類的設備來協助扔掉催淚瓦斯罐,也有用來拆除障礙物的六角扳手。她發現自己在抗爭運動中沒有受到任何限制。她說:「我從沒有那種『女孩不應該這樣做』的感覺,而且我也不關心社會的期望。」她補充說,女性被視為弱點的刻板印象反而可以提供幫助。她說:「這使我有更大的靈活度來改變角色,例如從前線人員轉變為實際上在偵查警戒線的普通路人。」
對抗性別刻板印象
香港的網上論壇常是示威者的虛擬指揮中心,當中有不少關於女性參與及其是否有助於對抗某些陳規的討論。許多人說,參與示威的女青年打破了外界對「港女」的刻板印象--像是不關心政治、對Instagram上的美食和海外旅行計劃更加感興趣的那種女子。
香港中文大學的性別學者蔡玉萍(Susanne Choi)研究了女性參與最近香港抗爭運動的情況。她對法新社說:「運動的無領導性和分散性使女性,或說是基本上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和能力擔當不同角色。」但在抗議是否引發了女性主義的覺醒上,她沒有看到太多證據。她補充說:「在保守主義思想的影響和對香港已實現性別平等的誤解下,許多女性參與者傾向於輕忽抗議中的 (性別) 不平等現象。」
Wong說,她和許多抗議者都擔心遭到性侵犯。一名由當地著名人權律師代表的女青年聲稱,她在9月遭到警察輪暴後進行人工流產。這種消息使得警民不信任度激增。
這些指控在社群媒體上到處傳播。香港警察說他們正在調查。也有婦女性暴力監督組織表示,記錄下一些抗議活動中性騷擾、毆打和強姦的案例。此外,也有人們經常聽到警察稱女性抗爭者為「妓女」,而抗爭者也會羞辱警察的妻子和母親。
香港抗爭未休。如何看見性別的影響,並確保女性示威者的安危,將是這種運動持續被關注的話題。
夏立民/李芊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