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孰是又孰非
2013年11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無論是快餐店還是餐館,無論是壽司店還是路邊大排檔,凡是涉及食品衞生安全的問題上,飲食行業的業主都必須同食品生產商一樣嚴格遵守衞生安全規定。不過站在廚房外面的顧客往往很難瞭解到廚房裡的情況,所以食品衞生檢查機構年復一年地對餐飲業的衞生狀況進行檢查。
檢查人員檢查出的結果往往無法讓人們將德國同食品衞生安全榜樣的形象聯繫起來。去年檢查人員發現四分之一被檢查的單位在衞生安全方面存在缺陷。這一結果足以引起注意了。事實上所有大大小小的餐飲企業中只有40%受到檢查,也就是說實際的問題可能比發現的要更大。檢查覆蓋面不夠大的主要原因是鄉鎮一級缺少相應的人力物力更大面積地檢查餐飲業的衞生狀況。
不過德國聯邦食品監察聯合會的主席米勒(Martin Müller)認為缺少經費只是部分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檢查衞生的人員未必受人歡迎,如果衞生存在問題這樣的事被曝光,當然也會涉及到一些工作崗位的流失。"
消費者協會也批評食品安全監管不足。德國聯邦消費者協會食品安全問題發言人雅史克(Jutta Jaksche)說,在食品安全的問題上需要一個從上向下看的觀念,需要全國範圍內統一的行動標準。這也就是說責任機制需要重新做出規定。
但是在明斯特衞生中心工作的穆裡內克(Rudi Mlynek)的看法則不同。明斯特衞生中心負責向屠宰場、食堂和其它類型同飲食有關的企業單位提供食品衞生方面的咨詢和改善建議。
該中心每年大約得到40至50個問詢,數量上持上漲趨勢。企業需向每項咨詢交納約為200歐元咨詢費。穆裡內克說,不少企業都覺得這是很好的投資。如果企業此前已自行做過內部檢查,那麼國家級的食品安全檢查就不難應對了。
德國聯邦食品監察聯合會的主席米勒說,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問題上,消費者的作用更重要。消費者會選擇更重視食品衞生安全的企業購買食品,但前提肯定是,消費者需要知道各企業的狀況究竟怎樣。
加拿大和丹麥都已經建立起透明機制。在這兩個國家通過檢查的餐飲機構會被掛上綠燈或者一個帶有笑臉的圖標,意味著"這裡的衞生信得過!"如果被掛上紅燈或者哭的臉則意味著"這裡的衞生條件不太可靠"。
德國消費者協會認為掛紅綠燈或者哭笑臉是個好主意。消費者協會食品安全問題發言人雅史克說,不過這麼做還不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瞭解到他們購買的食品是如何加工製作的。
作者:Martin Koch 編譯:洪沙
責編:李魚